我很受這篇文章的感動、心裏的感觸也很深,…在年幼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迷失在時代的「潮流」裏,不自覺跟隨時代「潮流」而行,跟著當下的感覺走、跟著同學,以及時代似是而非的價值觀…而走。
還好有召會和這一群同伴,用「生命」的觀點幫助我們,使我們能「同」那清心呼求主名的人,竭力追求公、義、信、愛、和平(基督)!
這樣的生活影響我們至今,甚至影響我們的婚姻、我們的下一代,使我們有積極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而勇於向時代的另一方向追求。
謝謝主耶穌,給我們機會入住弟兄姊妹之家,改變了我們的人生,希望您也給自己機會、給孩子機會…,入住學生中心,接受各面平衡的成全、幫助。(新竹 黃陳秀玲)
以下摘自:http://wenews.nownews.com/news/27/news_27211.htm
近日常在新聞或各類媒體中看見關於大學生負面形像的報導。有虐待動物的,破壞生態環境的,拾金不還要報酬的,打工追求物質享受而荒廢課業…等。
之前更有知名教授洪蘭在她文章中描繪台灣頂尖大學生的上課百態:「已經打鐘了,學生纔姍姍來遲,進來後,有人吃泡麵、有人啃雞腿、有人打開電腦看連續劇、有人趴在桌上睡大覺。打手機、傳簡訊的就更不用說了…」她看不下去,起身離開,後來好奇再回去看,發現不但原先睡的沒醒來,而且「陣亡」更多。
繼教授洪蘭痛批大學生之後,台大哲學系教授林火旺更語出驚人,批評大學生不懂得思考人生,嚴格來講就是吃飽等死。「太享樂,沒想法」是 林 教授對現在大學生的觀感!
本文主要不是要評論現今大學生的情形,而是要向各位讀者介紹您可能不知道的「另類大學生活」。也讓大學生停下來,思考一下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以免如同 林 教授所言的,太享樂而沒想法。
目前正在過這樣生活的大學生,在台灣約有一千人。而且這不僅僅是台灣特有的實行而已,包括美國,韓國,日本,甚至印度,俄國等地,都有大學生過著類似的生活。您不可不知!
他們的名稱
許多人曾經在台灣各大學院校附近的某棟建築物上看見類似這樣的招牌,而不知裏面究竟是什麼。相信本文正可為您解惑。招牌上通常寫著「××大學學生中心」或是「××大學弟兄之家」,「××大學姊妹之家」。在各大學生校園中他們也成立類似的學生社團,最常見的名稱是「聖經真理研究社」。比如台灣大學正門對面的羅斯福路三段333巷,就有醒目的招牌寫著「台大學生中心」。在中央大學最多學生進出的宵夜街,也有一棟唯一不是餐飲店的建築上寫著「中大學生中心」。中原大學全人村旁小路的盡頭,也個白底紅字的牌子寫著「中原學生中心」。中部的中興大學,在學校正門的正對面,就有「中興學生中心」。南部的成功大學,也在學校邊以個歷史悠久的「成大學生中心」。全台有眾多大學院校附近,都有類似這樣的團體,下次若您看見,應該會更親切一點。
他們的歷史
學生中心(或說弟兄姊妹之家)的肇始主要是二個學校;其一是,一九五五年中原理工學院(一九八○年改為中原大學)剛成立時,就有十多位弟兄們(基督徒彼此互稱為弟兄姊妹)一同在校外租房子住,那時稱為「福音邨」,成了中原弟兄之家的前身。不久之後又有成功大學弟兄姊妹之家的成立。當年,是因著一場聚會中,就讀成大的陳澤全弟兄,分享舊約大衛用甩石機,打死巨人歌利亞的故事,話語中將真理啟示的淋漓盡致。使當時服事的弟兄心中有個禱告,希望學生受到專特的照顧與成全,產生棟樑之材。如今,不僅全台,甚至世界各地,都有各地方的教會,紛紛成立弟兄姊妹之家,為著培養大學青年。
他們的生活與協約
說到現在大學生的生活,大多數人都不敢恭維。甚至前一陣子,台灣網路還票選出現今大學生的十大惡習。包括:晚上上網不睡覺、上課遲到又睡覺、吞雲又吐霧、垃圾到處丟、髒話不離口、上課吃東西、三餐不正常、超速又蛇行、考試愛作弊、摟摟又抱抱。
但這些在「弟兄姊妹之家」裏過另類大學生活的大學青年,卻有著與以上所述截然不同的生活協約。如何另類,以下用對比的方式舉例如下:
晚上上網不睡覺vs有正常規律的生活起居
他們有每日共同遵守的起床、就寢時間;甚至有共同的讀書時間;與門禁時間。並且網路使用有節制:不可打電玩、看與課業無關電影、聽音樂,或下載不當資訊等,通常晚上十點至十一點間會斷網。
垃圾到處丟vs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大家會彼此協約,還有檢查制度。個人床舖需整齊、清潔、乾淨衛生。(被子要摺,枕頭擺定位,衣物勿丟床上。)書桌,書櫃需整齊、清潔。(書桌不凌亂,書櫃書本放置整齊,勿放雜物。)衣櫥需整齊、清潔。
也學習在團體生活中操練顧到別人:定時打掃各戶公共區域整潔,並盡值日生的責任。使用公共區域或公共設施時,需要學習顧到別人的需要與後用者的便利。(衛浴、洗衣機的使用時間不宜過久;冰箱、食物櫃空間的使用依照分配不佔用他人空間。)餐桌椅、碗筷及廚房用具,使用完畢需擦拭並清洗乾淨,且物歸原位,避免造成後用者的不便。
摟摟又抱抱vs男女有界線
這些大學生也謹守男女之間應有的界線:不單獨與異性在密閉空間相處,包括電梯、汽車等。勿騎乘機車互載等。
一般時下的大學生看見這樣的公約可能覺得不可思議,但目前在台灣確有近千位大學生,自願過這樣的生活;在世界各地也有為數不算少的大學青年投入。
這樣的生活使他們-因著單純而喜樂,因著簡單而踏實,因有意義而充實,因有目標而豪邁,因有異象而不放肆,因規律而有力量,為著彼此相顧而願受調整,並因著盼望而綻放榮光。—待續(中壢 李俊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