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弘(Livingstone Lee)弟兄:一九四八年生於臺灣臺北。自一九七七年蒙神呼召後,弟兄竭力主前。弟兄現服事於臺北市召會,是臺灣福音工作全時間訓練中心以及壯年成全班教師。
因主的憐憫和恩典,藉着他的口,主使多人得救。
弟兄的主要分享內容有:
「福音系列」—「面對人生困境 尋找人生出路」、「福樂人生」等。
「短篇信息系列」—「喫生命樹 走生命路」、「生命長大所需要的學習與對付」、「從『約瑟的一生』與『約瑟的兩個夢』所得的啟示與應用」等。
「基礎造就系列」—「基督徒正確的為人」、「經歷神的祕訣:認識靈與操練靈」等。
讚美主,弟兄作為主有用的器皿,講說神、活出神,將神見證出來,勉勵了許多聖徒。
今年(二○一九)年初,上海的作家胡軍軍找到李弟兄,探求生命的真相。此前她已經採訪了多位對佛學有深刻研究的專家和法師,希望能幫助大眾如何用一種明亮的態度談論死亡—不懂死之意義,又怎會感激生之珍貴?
只是很多人也不明白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作者希望能給讀者帶來一場最深情的生死追問,也讓更多人知道基督徒對生死的態度。(編著者:胡軍軍一九七一年生於上海,浙江紹興人,九○年代生活於北京,從事詩歌繪畫創作,一九九五年獲「劉麗安詩歌獎」,有八年留美經歷,現定居上海。她稱李光弘弟兄的話是給讀者一盞黑暗中的明燈,並說真善美從來不是一種理論口號:當真善美付諸生活的點點滴滴,請相信,宗教是沒有界限的,人和人之間是高度互愛,不分彼此的。我們經過作者允許,將這篇採訪分享出來,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胡軍軍:佛教的教義,在我看來,很大一部分在解決生死的問題,請問基督教也是如此嗎?還是更會偏向解決現世的問題。
李光弘:事實上,生死的問題是人生中最渺茫、最遙遠的問題,卻又是最現實、人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孔子在面對生死,只能簡單的說:「不知生,焉知死」。一位哲學家茫然的說到:「人是無可選擇的獲得生命,無可抗拒的失去生命,無可奈何的度過生命。」二者皆表現出一種無奈和無解。然而,基督徒對生死有一種了悟後的豁達與從容。
基督徒的信仰根據「聖經」,而「聖經」是神的啟示,神的說話。在生死的問題上,「聖經」的啟示,不僅解決了人現世的問題,更徹底地解決人生死的問題。
簡單的說,一個正確的基督徒,他的人生觀是:活在當下,聯於永恆。換言之,即珍惜每一刻的時間,抓住每一天的機會,活在永恆的目標下,得着永恆的價值。所以,「聖經」不只解決生死的問題,同時也解決現世與瑣碎的問題。可以說,「聖經」是先解決人類生死的問題,再解決人生現世的問題。
胡軍軍:基督教在臨終關懷方面會對臨終者有怎樣的引導?臨終者上升天堂還是下墜地獄跟他(她)的最後一念相關?還是更多與此人平生的所作所為相關?
李光弘:臨終者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基督徒臨終者,第二類是還沒有信主的朋友。怎樣引導基督徒臨終者呢?
在「聖經」裏有一個基本觀念就是神呼召我們得救,神還要進一步的呼召我們得勝。甚麼意思?得救就是叫我們得着神的救恩,也就是相信這位神為我們成為肉身,為我們釘十字架,為我們流血贖罪,除去人和神的間隔,這就是神的救贖。我們相信這個救恩,我們就得着重生,也就是在我們人的生命之外,得着神的生命。
一個基督徒的重生得救可能是十年前、二十年前、五十年前,這樣的人,在他臨終的時候,我們會引導他在神面前檢視在得救之後,有甚麼今生未了的虧欠,今生不彀的地方,無法帶到神面前,面對神的審判,我們都應該即刻向主悔改,向主認罪,叫我們豫備好迎見神,這是對基督徒的臨終者。
得勝指的是基督徒在活着日子裏的屬靈成就,他是否因着遵循「聖經」的教導勝過脾氣,勝過性格的弱點,勝過對人的缺欠,這些都是他的得勝。這個得勝需要一生的努力。所以我要說的得救是一念之間,但是得勝是一生之久。
基督徒臨終讓我震撼的故事裏,有一位代表性人物,他被尊稱為華人世界「紙上風雲第一人」,他是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的開拓者,開啟了華人報紙副刊的輝煌時代,這位就是高信疆先生。一九九六年因着信主的妻子柯元馨女士,他來聽了福音。他的妻子天天陪着他讀「聖經」,陪着他禱告。
二○○八年,他生了病,二○○九年,他終於決定受浸,歸入主的名下成為基督徒。在臨終前一個多月,我去探望他,他見了我非常高興,也很感慨的說,「李弟兄,我雖然固執,神還揀選我;現在我雖然因着身體的軟弱,氣若遊絲,但是我內在感覺到的卻是氣壯山河,因為有主住在我的裏面。」這讓我想起「聖經」在哥林多後書四章十六節的一句話,「外面的人雖然在毀壞,我們裏面的人卻日日在更新」。高信疆弟兄臨終為主作了美好的見證。
對於不是基督徒的朋友,他們的臨終從我們的眼光來看,是更加迫切。因為時間就是機會,最後這一段活着的時間是最終的關鍵時刻,叫他有機會可以來得着神的救恩,救贖。
成為基督徒,他只要相信接受,種下生命的種子,就成為他得救的根基,進入神的國,進入神的家,有分於神家一切的豐富。雖然晚,還是趕上了。
「聖經」中最強的例子,就是當主耶穌釘在十字架的時候,有兩個強盜和祂同時被釘,其中一個強盜就是在他臨終的幾個小時,最後的一念之間改變了。我們都知道這一念之間的改變,在「聖經」裏說就是悔改。
甚麼是悔改?就是觀念的轉變。從沒有神,改變成有神,從好多神改變為承認獨一的真神,從不要神改變成相信祂、接受祂。所以當這位強盜說:「主啊,當你的國降臨時,求你記念我。」(路廿三42)「聖經」裏給我們看見,到樂園就是得救的象徵,所以這是他在臨終的,最後一個開口抓住機會,一念之間相信主了,就成為他永遠的救恩。-待續 (李光弘二〇一九年一月九日於臺灣臺北市召會會所受訪,修改於二〇一九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