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神的國不在於喫喝,乃在於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十四17)
在我這四十五歲的前半生裏,讓我歡笑最多流淚最多、真情流露最多的地方,莫過於召會了。
十三歲那年,叛逆性正強,父親無奈,想出把我送到「召會」去的辦法。自此之後,我的生活就與召會「結上」了,解都解不開。儘管我叫苦連天,抱怨不已,但誰能將「生命」從人裏面拿去?他們都叫我「姊妹」哩!
中壢召會裏的人邀我讀經,「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詩廿三1)「主的話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一一九105)他們教我唱詩,「基督使我心中喜樂,基督使我口中高歌;有祂同在,就能歡唱;有祂同在,就能歌唱。」(詩256)他們教我禱告,「神啊,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重新有正直的靈。」(詩五一10)
一千個日子過去,我開始羨慕同學花枝招展的打扮,嚮往他們在舞會中的奇遇。召會定型的活動,已經不能滿足我浪漫的情懷了。趁遷居斗六之便,我藉口那裏的榮民老弟兄唱詩五音不全,讀經掉字漏句,禱告鄉音濃厚,唉,怪不得我出去作「浪子」呀!彷彿重入「風塵」,我觀察同學、文友怎麼說話。我困惑了,話分好幾種,有場面的應酬話,有客氣的客套話,有面子的捧場話,還有打趣解危的俏皮話⋯。召會中只有真心話!唔,那種單一純潔的生活,充滿純真無邪的秩序美,以及神人合一的和諧感,也頗值得回味呢。
十八歲那年,母親心臟病發,醫生把脈後搖頭離去。母親微弱的交代,「去告訴召會。」大妹飛奔而去,不一會兒,那些我平日看不太起的老頭兒,紛紛趕到,停在籬笆外的腳踏車,就排出一列車陣來。進屋來,他們一樣口齒不清,但情詞迫切,母親硬被他們的禱告搶活過來。我二十五歲那年,母親腦瘤,那時我們已還居新竹,是另一群弟兄姊妹為她禱告。病癒後,母親把已作好的墳基空穴售出,她原以為這次「死定了」。
我三十一歲時,父親病逝。家人沒有辦喪事經驗,但弟兄姊妹來了,租車、招待,彈琴,唱詩、送至墓地,一路與我們同聲淚下。四十歲那年,我終於要結婚了,三重召會姊妹介紹的。婚期決定後,弟兄姊妹又哭了。新郎說,「結婚後,我們過召會生活。」我無法懷疑他的誠意,因為新房租在會所對面,店面也在會所旁邊。召會的人要看我們,就不限於週日了。(花蓮 鄭小大)原刊於中國時報1993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