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的聖徒為召會的下一代花費極大的代價,關心他們、在財物上扶持他們,但是他們說這不是枉費,是為了主的再來。這些青年人是為了迎接主的回來,他們對青年人是看重到這樣的地步;這給了我啟示:青年人不是只是青年人,是主所要用的青年人、將要把主帶回來的青年人!
印尼有學生中心,很摸着我的是,他們的學生中心不是一般的弟兄姊妹之家,因為有些弟兄姊妹之家變成相調着同流合污的地方。住進來的弟兄們異象清楚,學生中心完全是為着全時間訓練,而全時間訓練是為着產生一批愛主、轉移時代的青年人,要帶主回來。
因着大環境影響,可能是原生家庭,或是親戚、鄰居、生長背景等的影響,青年人沒有辦法成為一個聖別的器皿,因此成立這樣的學生中心,是為着保護青年人,青年人是召會的資產。讓他們住在一起,操練神人生活,教導他們如何讀書、能有好成績,積極進取,至少達到參訓的最低水準-大學畢業。也幫助他們如何面對家人,如何敬重父母,藉此也能帶進家長的得救。印尼弟兄姊妹不像台灣這樣讀大學,他們到大學是要得着更多青年人,為着他們家鄉的福音。
弟兄說我們是諸天之國的子民,本當有責任傳揚國度的福音。也有一堂研討會,我參加的是福音研討會,有各國的弟兄們交通他們當地福音的現況,也有些討論如何留下長存的果子。弟兄交通說這在於「主的話」,在六零年代留下的很多,因為在那個時候李弟兄每周釋放信息,今天可以把召會帶進主職事的說話、生命讀經,用禱讀、操練靈、禱告、被靈充滿,藉着自然的湧流就吸引年輕人;並且我們對人得救前後的態度也不能不同,得救前很關心他,得救後變成要求多供應少,小羊都跑了。林鴻弟兄說,我們大多是小羊得救當下很喜樂,當週打電話邀他來主日,但是他沒有聚會的習慣就拒絕了,下週再打一通,也是一樣,我們就覺得他不是長存的果子。其實不是這樣的,需要加強餧養、建立家聚會,他所在的召會每周一個晚上傳福音,另一個晚上家聚會,每位聖徒都成為福音的戰士,不是只有少數幾位。餧養那些初生的新人,讀主的話、有家聚會、排聚會,關心他們,讓他們覺得召會是他們的家,有供應,這樣纔會長存。
也講到俄國的情形,這也適用在許多有基督教背景卻失落的地方;二十多年前打開俄國的福音後,經過如火如荼和時間賽跑、和撒旦搶人的爭戰。今天俄國經濟開始繁榮,當世界進來了,物質的吸引漸多,福音就不容易傳了,但是尋求主的人還是有。弟兄們不會直接跟他們談論基督,會邀請他們來讀聖經,要讓主的話勝過並征服他們,主的話能比我們想像中作得更好、更有用。我們要被高峰的真理充滿,這些高峰的真理要傳給高的人。李弟兄說今天全世界都知道主耶穌為我們釘死在十字架上,對他們而言是過時的話,他們不愛聽的。我們要跟他們說「神的獨生子和神的長子」,主耶穌在永遠裏是神的獨生子,但祂在時間裏來成為人,祂的人性是在舊造裏,但祂在復活裏被立定為(被生為)神的長子。解開真理就會吸引人。我們要作享受真理的人,因為人會被那些吸引我們的真理所吸引,並藉着我們活出基督,不同於常人的生活,也能吸引人。不管人們是怎麼樣的背景,高峰的真理都能符合所有人的需要。
有弟兄問在古巴基督教傳統的背景和習俗很強,要如何在他們的文化影響之下將主恢復的享受供應出去?弟兄也說要把「基督的文化」傳給他們,藉着傳講、文字書報、生活見證,將神活出,因為我們是有神生命的人。我們打開家邀人來,我們神人的生活自然就會彰顯出來,不是宗教,而是裏面的實際。
第二天的主日聚會擘餅又重溫了國際華語特會的甜美,高唱着「在宇宙中我們只有一個身體,…」(補611)各國弟兄用各國的語言禱告,有六千多位印尼本地的聖徒參加, 每一位聖徒都是多麼可愛。在台灣常常看到許多東南亞國家的旅客或是勞工,甚至在印尼當地也看到許多沒有信主的人,眼神虛空,臉色暗淡,但是有神在其中的聖徒卻是全然不同,每一位的眼睛都非常「有神」,眾人都是滿帶喜樂的笑臉。
主日聚會結束後是特別節目,弟兄請我們拿起大會送的竹製品,大小不同,有不同的數字,我的是7,身旁的姊妹是1,搖一搖有不同的聲音,原來是印尼的傳統樂器「竹琴」ANKLUNG,總共有八種竹琴、八個音階,要全場弟兄姊妹一齊演奏!一個竹琴,只能發出單調的一個音,雖然清脆可愛,但聽久了也有點厭煩,但是八種竹琴在有效率的指揮之下,居然能演奏出一曲一曲詩章。指揮是個年輕弟兄,他用八種手勢代表八種音階,一萬多個人專注地看着他,根據他的指示搖響竹琴,彈奏「在宇宙中只有一個身體」、「聽哪千萬聲音雷鳴」(詩110)美妙的共鳴響徹會場,真是震撼心弦。我們是神的樂章,基督的身體也是這樣,要注視指揮,就是基督,祂是身體的頭,他已按等次將我們俱各安置在身體上,有時候要停下來,因為再搖下去就是干擾整首樂章的噪音了,需要我們的時候,再盡上這一份,不要看其他的肢體,也不要問甚麼時候換我,只要看祂,豫備好,纔不至於輪到自己時手忙腳亂而失去機會。在幾分鐘的講解之後,一萬多人,竟然就能一同演奏詩歌,看在外邦人眼中應該也是覺得不可思議,見證我們真的是一!在仙度市的國際會議廳中,雖然在印尼,卻豫嚐了新耶路撒冷。—待續 (高雄 莊恩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