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律惠卿姊妹(三)

別了,我親愛的姊妹!

 

惠卿走了,這些日子不斷的想起她…,她那張笑咪咪的臉龐一直浮在眼前,使我更加不捨她的離去。

 

三週前接到醫院病危通知時,隨即和金村弟兄,還有幾位姊妹一同趕到榮總看惠卿。當時見到她時,病褟上的她不僅能坐起來,還一一喊着我們,當她叫「二姐」時,我整個心都溶了,因一直以來我好愛聽她喊我二姐;而且那晚她叫那個「姐」字特別拉長,聽來特別撒嬌!那晚她擔心我們會耽擱太晚,不斷的問着「現在幾點了?」和她一同禱告後就催着我們回家,在禱告中她再三的向主說「主阿!我一切都交給你。」現在回想那夜臨別的禱告更顯彌足珍貴。

 

數着這四十年來和惠卿姊妹的相處種種,記得剛搬到員林時,聚會人數也不過十多位,而律家就佔了五位,她們是以「家」的團隊服事召會、服事聖徒,而所有召會的大小事她家都有份。惠卿就是律家的代表人和聯絡人,律媽、律伯愛主、愛召會的心是我所敬愛學習的,還有他倆燒得的拿手好菜更使我羨慕。那些年只要一到她們家一定有吃又有喝又有帶,律伯、律媽走後,惠卿領着妹妹們仍然是如此持家、如此款待聖徒,視聖徒如同自家人。雖然律伯、律媽不在了但她們的服事從來沒有短缺。

 

由於惠卿姊妹在家中年紀稍長,又是對外事務的處理代表。因此練得一身耐操耐磨的吃苦如吃補的個性,見到人總是笑呵呵,而妹妹們也都敬愛服從她。凡事都以惠卿說的「算」就一切搞定了。如此說她,是因我的姊妹有基督寬闊的度量和馨香的美德。和她在一起不會有壓力只有如沐春風的舒服;她也是我看望的好配搭。有多少個下班後的晚上,只要我開口邀約看望,她從不拒絕,看望前後的禱告是必需的,而我總在她的禱告裏得着鼓勵和顧惜。看望時她總會適時的補上聖經的經節和加上她的經歷來供應人,因着這樣的同心合意的配搭,使我們二人如同一人,每每看望後,一天的疲憊一掃而空,甚至喜樂滿懷,神真是活在我們中間。

 

還記得剛搬到員林時,第一次和惠卿配搭看望,當時我還是高中生,她纔國中而已。當時去探望外地讀書回員林放暑假的雪娥姊妹,見到可愛文靜的雪娥時,她正陪姪兒們看書,沒空理會我們,空氣中有些沉悶。但惠卿卻能很輕鬆的打開話匣子和雪娥說起話來,一談就談到基督裏,那天我們心都被神的愛足足充滿。40年過去了,那日她們兩位年輕的笑臉我一直記得。感謝主,日後她倆竟也成了服事召會的好搭擋,而更成了員林召會不可少的祝福。

 

十多年前召會正帶領分區分排時,所有的弟兄姊妹在主面前戰戰兢兢的操練和學習。下了班後搭福音車到臺北分批參加新路成全訓練,散會後回到家時已是凌晨時分。之後我與惠卿姊妹又是同區同排的實行神命定的新路與各樣的操練;在各樣的配搭中她總是給於完全的支持。直到今天我仍有甜美的召會生活,其中姊妹的勞苦不可抹煞,願神的獎賞大大的賜給她。

 

因着她肯、她願意投身召會的服事並且帶着妹妹們跟隨羊群腳蹤往前走,使得整個家也有份於神的經綸;她不僅將自己的家舍改建得如此美麗,她更為着會所的建造財務上的需要也全然拚上。

 

如今我親愛的姊妹放下屬地一切的纏累,安息在主懷裏,我和惠苹、惠英倆姊妹同樣萬般不捨。但我從惠卿身上看到神愛我們的美意在她身上得着彰顯,今天她在地上所行的不僅已得主的稱許,她所做的也是我們的好榜樣。願與妳們一同放下悲痛與不捨而來追隨她一生的志命︱愛主、愛召會、愛弟兄姊妹。直到主來!(會所區 卓施錦

 

   

 

我親愛的姊妹

 

惠卿,是我親愛的姊妹。年輕時我因工作剛到員林,我們就覺得一見如故,相談甚歡,不但是因為身材體型相像,個性爽朗相仿,更是因為在主裏一交通就有的深淵響應,和那在基督身體中流通的生命。十九年來,她分享了我在學校的工作和開展,在我婚姻和家庭生活的過程中,她也一直給我關心、扶持和鼓勵。知道我的母親生病,她也不忘問候,給我打氣。我們總以「黑的」、「綠的」相稱,儼然我也是她家第四個姊妹。

 

惠卿召會生活多年,屬靈生命老練,風風雨雨看多聽多,但「基督與召會」的異象,使她不為消極事物摸着,更不為風暴搖動。憑着對神的敬畏和律師母的教導,她的事業很蒙主祝福,經營地有聲有色。她性情敦厚,與人為善,為人古道熱腸,召會裏外的朋友都樂意信託她。雖然家裏開店作生意,常常走不開,她卻用另一種模式服事人,因為她常是愁苦人傾訴的對象,軟弱者尋求扶持時也會想找她。她深諳人情世故,更是善解人意,能用通俗平易的語言,用極為人性的顧惜,將屬靈人那離地上騰的超越,三下兩下就供應到人的裏面,讓人破涕為笑,讓人烏雲散盡。

 

她有律師母愛主的絕對,有律伯伯奉獻的豪邁,服事上有需要,總是二話不說就慷慨擺上。律家就像伯大尼之家,他們服事的力量也是大的,特別有飯食服事的恩賜,看律家姊妹在廚房揮灑的模樣,就像被靈充滿的司提反。記得有一次福音愛筵聚會,來了滿會場的大葉學生,律伯帶着律家姊妹在會所煮了一大鍋料多美味的招牌酸辣湯。那些配料,光是洗洗切切所花的功夫,就不知道有多少。看着學生一個一個地來舀,被福音的靈感動的律伯讚嘆說:「感謝主,末後的榮耀要大過先前的榮耀!」只見油光滿面的律家姊妹們,站在律伯後面燦爛地笑着。全家同心服事的這一幕,正是令人羨慕的榮耀。

 

又有一次,區裏輪到愛筵善後的服事。那次是外地召會來訪相調。區裏年長聖徒較多,我們比較年輕的理當要多多分擔收拾和整潔的工作。正巧有一久別重逢的舊識姊妹,黏着拿抹布的我跟進跟出地要與我交通。只見惠卿從我手中把抹布取去,強搶我正在做的工作。她說:「人家難得來,妳跟她好好交通,我們彼此是肢體,妳是嘴巴,我是手。沒差沒差!」惠卿給我的榜樣就是這樣,所謂的「真理」、「異象」,不只是聚會中的申言,更是現實中的實際行動。

 

律家三姊妹的孝行,鄰里皆知,對母親的孺慕,對父親的照顧,其盡心竭力與無微不至,令人聞之動容。此外,任誰都要希奇她們三人如同一人的姊妹情誼,日常生活的分工和諧一致、密切且機動,家庭角色的功能也在相調中顯出健全。若問她們對某件事的看法,不同時間問,會聽到相同的回答;同一時間問,則可見識到獨屬律家那異口同聲到一模一樣的罕見默契。三姊妹的「同靈同魂同行動」令人羨慕,是我們服事上配搭的好榜樣。

 

如今,惠卿已息了地上的勞苦,安息主懷。在人的情感上,我們萬分不捨,因為再也看不到她憨厚的笑容,聽不到她那開朗帶點沙啞的笑聲。我們不明白主是如何量年日給人的,但愛主的人主知道,惠卿在主裏勞苦所做的,也都是蒙神悅納,且存到永遠的。期望惠苹、惠英在主的恩典裏節哀,召會生活中還有許多姊妹願意跟妳們相調、配搭,願意像惠卿一樣跟妳們一起愛主、追求主、事奉主。(員農區 陳歐秀慧)

 

        

 

惠卿姊妹

 

認識律家姊妹的時間已經忘記,我之所以與這家密切接觸乃因當年律師母罹病需要在家中使用針劑,我是護士,所以他們就找我協助。需天天或隔日打針,我與惠卿這家三姊妹就熟識並常有交通。

 

惠卿在家裏是屬於管家型的,搭理生活、經濟等;她經營服飾買賣,她有能耐賣一堆衣服,惠英、惠苹只能賣出一件。召會聚會也常常是她代表出席,主日晨興操練只要排她盡職她就來,她說她不能不來聚會。年節時較忙沒來聚會,如果我週中有時間去看她,她一定先說因為有客人走不開,可見她對沒來聚會滿了感覺。召會有愛筵或外地親人來訪,她都先認領12大盤的菜餚,但是她自己並不會做菜,為的是讓妹妹們有份召會的行動。

 

在她生病末了的這段期間,常常家中住幾天便到醫院住上好幾週,最後一次是在她家二樓相聚。當時她因稍微活動即喘得厲害,無法上下樓梯,她說原來生病這麼辛苦,她完全明白肉體的脆弱及無能。她禱告主不要讓她拖累妹妹們太多,因為媽媽、爸爸生病時她們都盡心盡力照顧,這一生已經夠辛苦了,不要因為她又再一次辛苦。但是她不能對妹妹這樣說,一定被罵,只能向主說。

 

在醫院末了時,她重複的禱告「主耶穌,我愛你,你與我同在,主與我同在。」現在惠卿姊妹息了地上的勞苦,雖然在肉體上我們不捨,但我們在基督裏有永遠的盼望,如姊妹的禱告「主與我(們)同在」。願主保守律家姊妹及後代生活在召會裏,連結在基督的身體上。(東山區 游許桂貌)

 

   

 

惠卿,安息吧!到那日我們再相見

 

與惠卿認識是在讀高三時,到台中參加青少年特會,分配在同寢室,那時的聚會對剛得救的我非常不習慣,因着聽不懂而想回家。會後我們到樓頂看夜景聊天,纔知道她也是住在員林,有伴後也就忘記想家了。之後很喜歡到律家串門子,因為在這家充滿了溫馨和歡笑聲,很能帶給人快樂。律伯和律媽媽都很愛主,服事忠信又殷勤,惠卿是他們的好配搭,在愛筵或兒童服事上她都有份,能照着所領受的恩賜盡心並盡意服事召會。

 

惠卿對主的話很有悟性,記得 李道 君弟兄在員林辦成全訓練,律媽媽和惠卿在考試中都了得獎,這次得獎對她成為莫大鼓勵。

 

每次主日集中晨興輪到會所區申言,她都會來。有次正好到她家串門子,她會拉我坐下來,先聽她說預備好的申言稿,操練完還要評語,我誇讚她不錯,沒倒退嚕,也很用靈,能將神的話說到人裏面。聽了我的評語她總會高興的哈哈大笑,然後說:謝謝主,給我有發表的口纔。我不怕為主說話,只怕忘記主的話。她耽心的是妹妹因害怕聚會申言而沒有召會生活,這將得不償失。一有愛筵需要飯食服事,她會製造機會讓兩位妹妹有分於服事,愛護扶持妹妹的心就在此顯明了。求主保守她們今後永穩固。

 

惠卿個性爽朗、阿莎力,有很多未信主的朋友,她總會將福音傳給他們,也常邀約人聽福音,至於得救否,她說就交給主。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把福音傳出去。

 

姊妹精明能幹,家裏的事全由她張羅搭理,是家中的支柱。在屬靈上可是精明的童女,燈裏有油、器皿裏也有油,每日呼求主名並讀主話,與主聯合生長,活在主面前。生前姊妹最後一句的禱告:「主與我同在,主與我同在。」主聽姊妹的禱告將她接去,在寧靜安祥中走完人生旅程。沒有流淚,沒有痛苦,像睡了一樣。惠卿,安息吧!到那日我們再相見。(東山區 簡黃雪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