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聖經? ( 三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埃及發現很多古卷。因為埃及天氣比巴勒斯坦更乾燥,而且那裏不是用羊皮寫,是用那些蒲草寫。蒲草更容易被保存下來,所以就出來了不少的古卷。其中有一份是馬太福音的片段,馬太福音二十六章。他們根據紙的質地和墨,以及墨滲入紙的深度,再跟同期一些的手稿比較,鑒定出馬太福音寫成的年代是大約主後四十年。主後四十年,很有可能就是最原始的手稿,但是只有第二十六章一章,換句話說,這份聖經的手稿,是所有的經典裏面,是最古老,最齊全,而且是最不變的。

在西方文學裏,最出名的就是荷馬的《伊利亞特》。我們現在看的荷馬史詩,大約一萬七千行,但發現的古卷與它有七百六十行的差別,前後不一致;聖經兩萬行,在這兩萬行裏面,只有四十行是與手稿有差別的,而且那個差距不是大的差距,是在標點符號,或者是丟了一個拼音字母,百分之九十九點五是一致的。手稿研究在西方本身就是一個學問,英文叫作Textual Criticism,是十九世紀從德國人開始的,就是專門比較各種不同的版本,然後從其中找出正確的原文。你去比較一下荷馬的《伊利亞特》,一萬七千行中,有七百六十多行是有異動的,所以起碼有百分之五的差別。而聖經是在兩萬行裏有四十行的不同,並且那些的不同都是小點,占百分之零點五,沒有影響經文的意義。所以這兩個比較下來,聖經的傳遞與世上權威經典傳遞的差異是很大的。

再講一講我們中國人的經典。中國人沒有研究手抄本的學問,因為我們中國人是靠編輯人的聲望。比如說,現在我們說的《四書五經》,五經是孔子編的。孔子編了以後,到了西元一千多年南宋,有位朱熹,他是研究儒學的專家,他就把那些孔夫子的東西,湊起來作為一個儒學研究的入門本,於是他編了四書。這四書就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其實不全是孔子寫的,它最主要是朱熹編的。我們也沒有去保留朱熹的版本,現在我們所有的,最多就是《四庫全書》。三百年以前,乾隆據有《四庫全書》的手稿。我現在先把這《四書五經》解釋一下,四書我解釋過了,是朱熹編的;五經,是春秋戰國時孔夫子編了以後,把它傳下來。之後秦始皇統一了天下,開始焚書坑儒,將所有的書通通都燒掉了,所以就絕了。漢朝的時候,先是漢高祖,然後是文帝、景帝,到了第四代,是漢武帝。漢武帝的時候開始尊崇儒教,董仲舒就把那些大量遺失了的文集挖掘出來。現在我們所有的古書現存本,大半都是到了後漢的時期,就是東漢的時期纔開始編的。《論語》原來有三個版本,一個叫魯版,一個叫齊版,還有一個是五文版。三個版本篇數都不一樣,一個是二十二篇,一個是二十篇,一個是二十一篇,不要說是行數不一樣,連篇數都不一樣。後來有人根據魯版,並參考其他的版本,將它編成我們現在的《論語》。我們現在手頭上有的,主要就是後漢的時候,留下來的魯版的《論語》。《論語》是孔夫子教導弟子們的話。孔夫子是西元前兩、三百年以前出生,版本是西元兩、三百年以後纔有,相隔至少五百年。還有一本叫作《易經》,《易經》根據傳說是胡西氏寫的。到了西元前五百年的周文王,就是周公,那是五代的時期,他推行易法,《易經》便被流傳下來,一直流傳到我們現在的版本,中間隔了差不多一千年。

現在我講一講手稿。一九七○年,在湖南長沙近郊馬王堆,考古學家們挖掘出一個墓,隨着這個墓出了許多文物,其中就有一些書。那些書的年代,是漢朝早期,就是西漢初期,也就大約是主耶穌的時期或前一點點,因為秦朝是西元前約兩百年。那些書是寫在布上,叫帛。寫在上面的大約有十萬字,十萬字裏面有很多東西。其中也有六經,六經就是我們所謂的,詩、書、禮、樂、易、春秋。不是全的,都是一部分的。現在再講《老子》。《老子》的原始版本與我們現有的版本,很有出入。西漢初期到東漢末期之間四百年,版本已經經過了很多的篡改。中國人是特別喜歡改東西的。比如說,我們現在說那些佛經,其實都是從印度文繙譯來的。但是在繙譯的時候,繙譯的人揀喜歡的繙,並篡改、添加,所以跟原來的是不一樣的。中國人對這個也沒有太大的講究,誰傳來就看誰的,就是這樣。他沒有想到其實中間不知經過多少人,在那裏改來改去。再說《老子》。最近二十年,發現《老子》有兩個不同的版本。

一九九三年,中國發現有兩套「楚簡」,是用來寫文字的,如同今天的紙張。有一套楚簡在上海博物館內,是從香港人那裏買來的,考古學家發現它很有考古價值,所以就把它買了放到上海博物館。那一套的竹簡大概是有三萬五千字,一共有八十種,有一千兩百個竹簡。那是戰國時代,比漢朝早至少兩、三百年。楚簡裏有《老子》,這個是一個來源。另一個來源是在湖北荊州的郭店。郭店那裏也挖掘出一套楚簡,那些郭店的楚簡比較少一點,只有一萬三千字,有八百零四個竹簡。這八百零四個竹簡裏面,有一些是沒有字,只有七百二十六個竹簡是有字的,在這些竹簡裏也有《老子》。那麼,戰國時代的《老子》與我們現代版《老子》的差距是多少呢?我們現在的《老子》是八十一篇,戰國時代的《老子》只有我們八十一篇中的三十二篇,另外有兩篇是我們現在版沒有的。所以現在學者甚至說,這個究竟能不能算是《老子》也是一個問題。經過了七、八百年的時間,原先的《老子》就變成了另外一個《老子》了,現在我們有的《老子•道德經》,原來是叫作《德道》,是兩字顛倒的。又因着竹簡是一塊塊地用線穿在一起的,在編排的時候就會有一個順序的問題,故現代版的《老子》與原先的在編排順序上有不同的地方。〡待續(余潔麟2008/3/29在UCR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