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軍軍:雖然我是名佛教徒,但每次造訪歐洲的鄉村,我幾乎會進去每一座教堂,我尤其鍾情中世紀的小型教堂,那種氛圍靜謐而神聖,讓人不得不承認信教是件多麼美好的事情。請問您也會去佛教參觀嗎?您能接受在佛教裏面燃香禱告嗎?
李光弘:我想幾乎所有到歐洲去的朋友,都很喜歡參訪各式建築美麗的教堂,尤其中世紀的小教堂靜謐的氛圍特別叫人感動,油然升起敬畏的心。藝術的氣息,美好的天籟詩歌,都叫人嚮往,我也不會錯過。
在我年幼的時候也常有機會參觀很多的寺廟,當然也在裏面燃香禮佛,這些事情等我成為基督徒以後,就不會再這樣作了。
胡軍軍:佛教對眾生的富貴貧賤,對世間的天災人禍,通常用業力使然,因果緣起來解釋。那麼,基督教如何來解釋這人世間種種的不平等、不完美,和舉目可及的苦難?
李光弘:人世間為甚麼有許多的苦難不幸?「聖經」直接點出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由於人類的墮落。自從人類墮落以後就產生了外面環境的改變,就產生了苦難。神造人的時候是把人放在伊甸園裏,是一個快樂的園子,讓我們心境也得着安息,但是因着人的墮落,就有了病痛死亡、天災人禍。
第二個原因,就是宇宙中有一位神的對頭叫作撒但,撒但的目的就是讓人背叛神。
第三個原因,神要藉着苦難來成就祂的美意,因為祂是這位萬靈的父,要來管教我們,好叫我們得益處,所以,「聖經」有一句話,「萬有互相效力,叫愛神、敬畏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
胡軍軍:聽說基督教也有類似佛教禪宗靜坐冥想的儀式,請問你們如何稱呼它?在這個過程裏,你們會使用甚麼手段來達到豫期的效果?比如佛教打坐普遍會以觀照呼吸的手段來控制妄念,從而達到心物一元的境界。
李光弘:從外面看,靜坐冥想似乎很像;其內涵完全兩樣。「聖經」所說的,是安靜在主面前,親近神,與神來往交通。
用「聖經」的話說,就是進入至聖所,進入全人最深處的靈裏,與神交流,與神交通,這是我們安靜的方法。人是很不容易安靜的,許多時候即使外面靜下來,腦子還在轉。這時,「聖經」告訴我們,可以呼求主名。當你呼求主耶穌時,你的心就專注了也安靜了。
胡軍軍:這是不是我們說的禱告?
李光弘:對了,實際上就是禱告。禱告是個人的、親密的、情深的,「聖經」裏最寶貝的。神不只要我們說我信你,我敬拜你。神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主耶穌我愛你!」「聖經」一再說:「你們要全心、全魂,全心思並全力,愛主你的神。」(可十二30)
胡軍軍: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耶穌是通過受苦之路,替人類完成了救贖。救贖是基督教裏很重要的詞彙。請問一個基督徒如何來完成這場救贖?這會有助於面對生死嗎?
李光弘:救贖不只有助於面對生死,其實就是面對生死,解決了生死的大問題。
救贖的工作,基督已經完成了,等待基督徒接受並享用。所以在基督救贖的事上,基督徒只需要配合接受,接受就形同裝上開關,從此以後,基督徒只要打開開關,接上屬天的電流,就能夠享受基督救贖的一切功效。
基督在釘十字架之前,看着釘祂十字架的人講了一句話:「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廿三34)最後要斷氣的時候,又大聲喊着說:「成了!」成了甚麼呢?是成功了基督救贖的計畫。在舊約時代,神是用羔羊來作我們的代替,但是當祂來的時候,施洗約翰介紹祂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之罪的。」(約一36)︱待續(李光弘二〇一九年一月九日於臺灣臺北市召會會所受訪,修改於二〇一九年十一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