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分享三處經節。以賽亞書四十五章15節,「救主以色列的神阿,你實在是自隱的神。」第二,路加福音十八章一節,「耶穌又對他們講一個比喻,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第三,路加福音十八章八節,「然而,人子來的時候,在地上找得到信心麼?」
我們的神是一位自隱的神,這是祂的性情,對神而言一切事情不必看見纔算數,但人都是喜歡顯揚,任何情形要看得見我們纔會滿意,看不見的我們就不安心。因此,「神的性情對我們成了極大的試驗和試煉」。那麼,我尋求,這到底是在試驗我們甚麼呢?這要試驗不是指我們的驕傲、顯揚自己或是要得人的稱讚,…這是試驗「我們的信心」。尤其是在艱難的環境中,在我們看不到盡頭的時候,因為神是在以色列人「被擄年間」,成了「自隱的神」。我在揣摩「被擄」,我想應該就像現在的烏克蘭吧!都是難民!以色列人成了難民,無家可歸,任人宰割,這就是被擄!如果我們被擄的話,我們怎麼會希望我們的神是自隱的呢?我們一定希望我們的神是出埃及記裏的神,會顯出神蹟,降下十災,分開紅海,教訓欺負我們的埃及人,再帶領我們到預備好的迦南美地去,生活不用憂愁,這種神纔是我們要的。但在被擄年間,神並沒有這樣對待以色列人,相反的,信息說,對當時的以色列人而言,似乎「沒有神」!一旦我們看不見神的作為,自然不期待神會作甚麼來幫助我們;不抱期待,我們就不禱告了;而不禱告,就表示我們不信了;不信了,各人就去作自己的事了,因為對我們來講「似乎沒有神」。所以自隱的神成了對我們信心極大的試煉。難怪耶穌說「人子來的時候,在地上找得到信心嗎?」
為要避免我們覺得沒有神就不禱告了,所以信息接着說到,耶穌對門徒講一個比喻,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但祂卻用「一個寡婦和審判官」作比喻。我問主說,你要我們常常禱告不灰心,為甚麼用這個比喻呢?這好像有點道理,卻又像在開玩笑,你為甚麼不用出埃及記的「我是那我是」作比喻?祢要我跟你禱告又要我不可灰心,那祢應該是「我是那我是」,有求必應啊,或者祢說「你是以色列的戰車馬兵」,是有大能、爭戰得勝的神,怎會舉一個這樣的比喻呢?在這末後的日子,將會是基督徒信心最容易被耗盡的時候,會有很多不公義的事情發生,我們會想主耶穌怎麼能容許這樣的事一直發生,就像烏克蘭的戰爭,我們希望打一個月就結束,怎麼打了1年多還在打,人子來的日子,可能遍地都像烏克蘭。神的自隱是一段很長的時間,對我們的信心實在是個試煉,那時聖徒惟有如寡婦纏磨般的信心,纔能支撐不灰心的禱告。恆切的禱告完全在於我們的信心,主教我們不灰心的禱告,就是為了在試煉之先,預備我們的信心。
所以主說,「人子來的時候,在地上找得到信心嗎?」我再問主,主你來的時候,你要找哪一種信心?主讓我想到希伯來書第十一章,「信的見證人」的那一種信心,就是不憑眼見的信心。經節說,「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並沒有得到所應許的」,真實的信心都是不憑眼見。挪亞是因着信造方舟,不憑眼見;亞伯拉罕因着信往所應許之地去,要往哪裏去都還不知道,也是不憑眼見;許多的見證人之後,還有殉道者和申言者,他們被石頭打死,被刀殺死,各處奔走,在山嶺洞穴,漂流無定,是世界不配有的,這些人都藉着信得了美好的見證,卻沒有得着所應許的,然而他們一生相信,沒有跌倒,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到此我總算懂了。難怪神不用「我是那我是」來作恆切禱告不可灰心的比喻,因為所有出埃及的以色列人都見到了神蹟,但他們很快就發怨言、拜偶像,像是沒看過神蹟一樣。結局是失敗倒斃曠野,和到死抱着信心站住的見證人,完全不一樣。看在人子來的日子,需要的是不憑眼見的信心,所有憑眼見的信心都是不扎實的,你若看不到,你就不信了;如果看到別的,你就會去信別的;如果你看到的不是你預期的,你也不想信了。
在末後的日子,我們需要以聯結的信、主觀的信預備自己,支持我們恆切禱告,不可灰心。(員農區 劉譚艾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