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是位於南亞喜瑪拉雅山群東部的佛教國家,北與中國西藏接壤,其他三邊受印度環繞。人口總數約超過80萬,其中十七歲以下的人口占50%。主要族群具西藏人血統,占總人口的50%。另外35%為尼泊爾人及占15%的少數土着和其他移民族群。官方語言為類如藏語之隆卡語,由於曾受英國保護,各級學校、大學和政府機關廣泛使用英語。
多年來不丹相當封閉,採取鎖國政策,是全世界最低度開發的國家之一,也是其中一個最沒有接觸福音的國家。一九七四年開放外國人入境,一九九九年開放電視和互聯網,二○○八年從君王專制轉為君主立憲體制。如今幾乎每個不丹人都有手機,街上有超過75,000輛汽車,但仍舊沒有紅綠燈。
不丹是目前世界僅存的藏傳佛教國家,國旗為一條白龍躺臥在紅色和黃色的背景上,強調國家與佛教密不可分,境內僧院眾多,喇嘛隨處可見。各區域行政機關同時也是佛教僧院,政府主動發起並補助大部分佛教活動。當地人渴望神明庇佑,舉目可見佛教藝術和象徵。75%的不丹人信奉佛教,22%的人信奉印度教,全不丹基督徒人口約為兩萬。憲法保障宗教自由,但同時明定佛教為不丹的屬靈遺產,以致宗教自由在實行上十分受限。法律仍舊禁止改變他人信仰、出版聖經興建基督教建築及傳教士入境。基督徒不能公開分享信仰,但可以在家中禱告敬拜。不丹有許多家庭教會,由信徒自己帶領。不丹人非常習慣神的存在,要轉變他們的信仰,個人對神的經歷非常關鍵,據當地基督徒說,在不丹得人的方式主要是藉着神蹟和醫治。因為多數不丹人只有在困難中經歷神蹟,纔覺得有轉換宗教的少必要。
已過幾年許多聖徒一直為亞洲尚未有主見證的國家禱告,其中包括不丹。不久前一位不丹女士在國外某處地方召會得救了。她分享自己的見證說,「我生在不丹一個非常虔誠的佛教家庭,在國外時有人邀請我去召會,我一走進去,當時正唱到『有空房為着你』。當我聽見那首歌,感覺好像有人來到我的生命,歡迎我進入一個國度。從那天起,我就開始相信耶穌。遇到困難時,我總是向主禱告,『主,如果你真的存在,請幫助我。』許多奇跡就這樣發生了。之後我繼續去召會,我真的覺得非常快樂。已往我經歷人生的苦楚,總以為自己只能認命。但認識主後,我的生命漸漸有了改變。當我告訴召會的姊妹說,『我想要去主的國度,我可以受浸麼?』大家都很震驚。我說,我很願意跟隨主。我想要信祂,並且讓所有人知道祂為我們死。我的過去常常困擾我,我要把它們丟在背後,成為滿了恩典的新人。受浸當晚,我向主禱告,『主,我現在在你的國,求你接納我,指引我人生正確的道路,作我暗中的光。』後來我開始讀聖經,在主的話中得着許多享受和幫助。我的人生仍舊有麻煩,但主總是在那裏,神總是用某種形式幫助我,使我能彀面對人生中的艱難。能彀進入神的國是大事,我很喜樂,能彀與主同享祂的國度。」
今年幾位聖徒前往不丹旅遊,參加了當地幾場聚會,每場都有一些福音朋友。與會者對詩歌非常有反應,一唱再唱,欲罷不能。在某場聚會中,眾人唱「你能想像神為你造了三部分」這首詩歌,接着一起讀「人生的奧祕」小冊。讀完後一位女士主動表示她要受浸。另一位女士則分享,之前她生病得主醫治,那時就已相信主,但沒有感覺需要受浸。讀完「人生的奧祕」後,覺得主好像在跟她說話,告訴她需要受浸,好有新的開始。另有人也表示願意受浸,隔天早上,幾位新人一同受浸,歸入主名。聖徒們也抓住機會拜訪了當地尋求的基督徒,其中一個自由團體的領頭人原本就有李弟兄的書報,對真理非常渴慕,對來訪聖徒也很敞開。某晚該團體小組查經,追求到使徒行傳十九章,領頭人在來訪聖徒的推薦下,使用生命讀經相關信息作為當晚小組追求的內容,眾人都很享受並得着豐富的供應。據當地基督徒說,不丹已有本地語言的聖經和詩歌,然而基督徒屬靈刊物出版受政府限制,要將聖經和屬靈書報帶進不丹也很困難。通常攜帶稍微大量的聖經進入不丹,在海關就會被沒收。儘管經由網路可以取得一些資源,當地還是非常缺乏健康的聖經教訓。許多基督徒只能照自己的理解讀聖經,很盼望得着更多亮光和屬靈的供應。在主主宰的安排下,一些新約聖經恢復本、詩歌、職事書報和小冊已經被帶進不丹。求主祝福這些書報,達到尋求祂的人手中。
不丹不允許外國人自由行,耍進入不丹,需要由不丹旅行社安排。官方費用(包括住宿、三餐、當地包車、門票、導遊等)每人每日250美金。遊客進入後不一定需要跟團,可以自行安排行程。不丹被視為「最後的香格里拉」!有令人驚豔的
喜馬拉雅山景、着名的要塞、獨特的建築、繽紛的節慶、漂亮的織品和手工藝、激烈的弓箭比賽、高緯度的登山小徑以及美麗的動植物。
訪問不丹除探訪聖徒外,亦可飽覽該地人文風景。
代禱事項:
一,為主興起更多有負擔者前去,牧養聖徒,傳揚國度福音,並在這地得着莊稼代禱。
二,為四位新受浸的姊妹得牧養,在生命和真理裏長大,成為國度福音的出路代禱。
三,為帶進更多聖經恢復本和職事書報,並送到飢渴的尋求者手中代禱。
四,為更進一步接觸尋求的基督徒,使他們認識真理並被帶進正確的召會的生活,使主在這地得着金燈台代禱。(載自LMA二○一九年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