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問我此次北京行的看法。我看到的應該只是極其微小的一部分,沒有甚麼代表性,但還是可以分享的。
這個交流營隊是由中共教育部補助50萬人民幣的活動,從北語的辦理樣貌,與師生的交流所得,有幾點心得:
一、原先懊惱忘記帶口罩,但在北京8天,幾乎都是晴朗的藍天。北語的老師說,近半年來,北京的空氣品質逐漸好轉,不需要帶口罩了,有些人習慣了霧霾,空氣太好還不習慣,竟得了「醉氧」,就是呼吸乾淨的空氣會醉。這讓我見識了強力政府的整治能力。舉凡排放髒空氣的工廠,無法改善就勒令停工。怕是手段太激烈會引起民怨了吧!怎知他們都能認同「一刀兩刃」的現實,如同驅趕外省打工人的事件,為了人民更大的身家安全與利益,不得不強力改善。
二、港澳臺辦公室是全職辦理對港澳臺學生的照顧、交流與文化認同的主要單位。其財力、物力、人力之雄厚,難以匹敵,其人員工作之認真與投入,也是令人敬佩的。工作人員不但身體全程陪伴,心思精神更是專注,每個細節都設想週到且細膩,待人更是由衷的友善與關懷。我們自己即便是對校內學生舉辦活動,也應有如此的人本精神,十分值得我們反思與學習。
三、主辦單位申請了微信官方公眾號,就像臉書的粉絲頁。每天都有人輪流寫文情並茂的文案,配上有水準的活動照片,然後當作「新聞」向全世界推送。北語師長只在最後一關過目審稿,其他從規劃、撰稿、排版,到美編、發送,都由北語的學生自己處理。每天活動結束回到酒店,就能在短短兩、三小時內完成,因為必須在夜裏12點前發稿。由此讓我領教了他們成全年輕學生的方式,放手讓年輕學生發想、製作,年輕人會比我們想像的還偉大。
四、既是考察團,我有兩天脫隊的私人行程,拜訪了弟兄姊妹和北大退休教授,順便民生考察一下。用百度地圖找到地點,直接呼叫出租車,不久就有附近的司機接單,不一會兒就到定點接人。既有效率又不需在寒風中招手等車,體驗了好玩的打D。我也到大賣場稍微逛了逛,大陸的日常用品已不是以前的粗製濫造了,就是「康師傅」五包合臺幣75元,每包裏面四小包內料,不只有調味粉、調味醬,還有一朵朵的脫水蝦肉和蔬菜,比臺灣的泡麵配料還多!
五、兩岸學生還是存着不少差異,這差異跟客觀條件有關。大陸的學生來自全國五湖四海,有雲南、四川、廣東、湖南、東北的,都是離鄉背井,隻身到北京求學的浮雲遊子。加上競爭激烈的高考,能考上北京高校的,也是各省的拔尖份子。所以,分散在各組的北語學生,即使纔大二,個個看起來都有大將之風,會主動關心人的需要,看得到要幫補的細節,招呼人、帶活動都是大大方方的,要聊就有話聊,還懂得發合適的話題讓臺灣同學回應,可謂允文允武。這樣的能力不是急就章能成的,就是為了統戰,也需要素養。相較之下,臺灣學生就單純、木訥多了。但八天下來,我們臺灣學生的潛質,似乎也被開發了。
當然,臺灣孩子們的溫和有禮,一直都是對方師生讚不絕口的特點。離京返臺臨去機場時,兩岸學生離情依依,擁抱不捨,淚眼告別,情意甚是感人。他們還互邀對方到自己的家鄉旅遊,也表達了想到對方學校交換或留學的願望。文化、政治也許太抽象,就是要有一群具體相處過的好朋友,纔能彀在交流中真實的接觸,親身理解與認識,並共同建構對這個時代、這個世界的認知與評價。這是此行最有價值的收穫。(大村 陳歐秀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