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在兒童班長大,大學畢業典禮一結束,我就與召會生活不相往來了。我真是個不孝順的孩子,三十年不聚會,讓父母親心裏十分難過,也讓召會中從小看著我長大的長輩們失望。2009 年母親因病安息於菲律賓馬拉閔。2010 年三月我去菲律賓接爸爸返國定居。馬尼拉召會的長老們找我去特別談話,他們堅持要了解我將如何奉養父親,並切切囑咐我絕不可將父親送進養老院。日後他們也多次遠渡重洋來訪,只為確認我是否按照承諾照顧父親。
返臺後的第一日,劉遂伯伯就來看望。基隆召會的伍壽坤弟兄聽說爸爸回臺與那個不聚會的兒子同住,十分擔心,特別來家裏與我訪談。轉眼就是五個年頭了,弟兄們和我對話的言詞懇切,讓我感動。我心知肚明他們對我這個不聚會的兒子服事爸爸放心不下。弟兄們對爸爸溢於言表的愛,就在眼前。這些事讓我知道父親不只是我們家的,更是眾召會的。
剛開始我還不習慣恢復聚會,父親立即問我是否不歡迎他同住,直言不去聚會就是不歡迎他,他可以去住會所。從此,我們再也不敢偷懶,六年來主日擘餅沒有缺席過,也因著臺北市召會第十七會所弟兄姊妹們的扶持,恢復了晨興生活。感謝主!這是主藉父親給我的拯救,讓我從敗壞的巴比倫歸回耶路撒冷。
父親一生過召會生活。返臺後生活十分單純,每日定時起床、到公園運動、晨興、禱告、讀聖經、讀福音書房長期訂戶的新書,口中從無惡言,最多也只是說『你好厲害呀!』,個性像小羊羔一般跟以前迥然不同。
父親回臺後,與我們住在一起,每天坐在他的客廳兼書房看書。剛開始時,四面牆壁空無一物,他不時要我將從菲律賓帶回來的鏡框、照片掛起來。最後佈置的風格就像是他在菲律賓的辦公室。從這過程中讓我認識甚麼是安家。我們要讓基督安家在我們裏面,逐步的擴大並佔有,好模成神兒子的形像。
有一天爸爸要我將抬約櫃的圖片,連續貼三張在牆上。我不解為甚麼相同的要重覆貼三張?爸爸說:這是眾人抬約櫃,一代抬過,下一代再抬,世世代代抬約櫃。將這三張貼在背後的牆上,是他對所有訪客的一個勸勉。
我們雖然定意要盡力照顧好父親,但因缺乏醫學知識多有疏失,以致父親身體機能每下愈況。末了父親已無法進食,連飲水都有困難,我除了能為他以溫水洗洗腳外,幾乎甚麼都不能作,內心十分難過。如今父母均安息,孝親時機不再,我心至痛,比起當時的難過更勝百倍。
出埃及記告訴我們,主帶領我們來到瑪拉,面對著苦水苦境。但願藉著祈求,讓我們能經歷否認己和主的十字架,並接受基督作醫治之樹,藉此能進入主復活、升天的領域中。並且經歷以琳的十二股水泉,有神聖生命活水湧流,從神的寶座流到我們的靈裏。當我們這樣迫切的倚靠神,苦水就變成甜水,苦境就變成讃美了。
主阿憐憫我,在這關鍵時刻,能主觀的經歷這位可享受的基督;跟隨父親的腳蹤經歷基督,享受基督,完全過召會生活。我知道這是父親對我最後的心願。(兒 大衛謹誌)
案:本文所記乃主僕劉治成弟兄晚年,寫者是他小兒劉大衛,父愛子念躍然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