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看一個榜樣就是很有名的大佈道家慕迪,他是十九世紀非常被主大用的器皿,他曾經向億萬人傳福音,但他是受牧養的;他不是從石頭蹦出來的。李弟兄曾自己作見證,他年青時也不喜歡聚會,常躲避;但有一位牧師經常去看望他,看望、看望,邀他來聚會,邀了好久,最後是農曆年初二,因為那位牧師要走了,要被調職了。李弟兄想,人家來看我這麼久,我還沒有去過,就去一下吧!沒想到就這麼去一下,他就得救了。這就是得牧養的事。
一八七五年十月三十一日,慕迪在可容納七千人的溜冰場開佈道大會,當時整個會場塞滿了人,所以就嚴格要求,這是佈道會,是傳福音的,所以只准未得救的人進來,已經得救的就免了。即使這樣,仍然有一、二萬的人無法進場。同年慕迪在英國倫敦農業廳向上萬人傳福音。慕迪一生旅行百餘萬里,向一億餘人傳福音,親自為七十五萬罪人禱告。為主作工的人都羡慕,有一天我某人若也能彀在小巨蛋講台上好好講一篇信息該有多好;但是,這其實是很虛空的。
這位能言善道,那麼吸引人的慕迪是怎麼成長的?慕迪生於美國麻州一個貧窮的家庭,父親在他四歲時於工作中猝逝。他的母親藉着禱告和營生,培植她九個幼嫩的孩子,慕迪排行第六,鄉鄰都勸慕迪的母親送走幾個孩子。某晚當孩子們熟睡後,她低泣禱告,拿起聖經,俯首啼哭許久,隨手打開聖經。擺在前面的乃是耶利米書四十九章十一節:「你撇下孤兒,我必使他們存活;你的寡婦可以信靠我。」她就哭着說:「哦!神阿!我知道,是你把這些孩子給我的,若我盡我作母親的責任,你必作他們的父親親自引導他們。我無法照管他們,九個孩子怎麼管?能喫飽都來不及了,我如何引導他們走正路呢?只能藉着禱告和仰望。」
慕迪幼年時一點都不愛聚會。他到舅舅家學作補鞋子,舅舅規定他每週日要去上主日學,他勉強去上主日學,揀選樓上最隱密的座位,因着一週工作的疲勞,時常呼呼酣睡。主日學老師金波,有一天給慕迪一本聖經,並且出了一個功課,告訴他功課在約翰福音裏,但他遍找舊約,也找不到約翰福音。許多孩童低語嘲笑他,金波看見他的窘困,於是協助他找出約翰福音。以後,他承認說:「我把手指一直夾在那裏,始終不敢移動,惟恐以後再也無法找到。」由此可見他是雖不讀聖經卻很認真的小孩。
金波為了慕迪的靈魂得救,去鞋坊看望他,他們兩人跪在皮革堆裏,少年慕迪將他的心獻給基督,而流淚的教師在旁頻頻發出感謝神的聲音。以後他也見證說:「在我得救的早晨,我走到室外,立刻與萬物戀愛。我愛光照大地的太陽,飛鳥唧唧的歌唱,我對任何人都沒有苦味,而我也準備把所有的人放在我的心上。」請問,他真得救了沒有?是誰幫助他的?是金波幫助的。因為老師去看望他,把福音傳給他,帶他禱告,幫助他在靈裏摸着主。
後來慕迪漸漸向主有心,想要服事主,於是開始參加兒童服事。但是人告訴他,這裏有十二個老師,但學生只有十六個,所以老師已經太多了,缺的是兒童,你要來當老師可以,但是自己要去找孩子來。結果,慕迪跟他的同伴法維勒在馬路上找來許多衣着骯髒的小孩,開始了第一次兒童聚會。
我自己的得救,也是藉着住家隔壁的一位老師母。她看到我們一羣野孩子在地上玩,打彈珠…。有一天她對我說:「徐熊建你要不要跟奶奶去參加兒童班?咦!你的鞋子跑到那裏去了?」她幫我把鞋子找回來。「啊!你的膝蓋跪在地上弄得那麼髒。」她幫我擦洗乾淨,然後帶我去參加兒童排。我就是被那位老師母帶進召會的。
慕迪十九歲便常騎着馬四處尋找失喪的人,經常到大街上拉人來教會參加聚會。有一天他到馬路上去找人,發現一個女孩子是曾經參加兒童主日學的,但是許久沒有來了,她看到慕迪拔腿就跑,而慕迪在後面死命的追。結果這位女孩跑回家,慕迪也跟着到她家裏,可是卻遍尋不着,最後居然在床底下找到了,把她從床底下拉出來。後來那小女孩只好去參加主日學。慕迪死後,在他的安息聚會裏,有一位女子起來見證說:「我就是那個被慕迪由床下拉出來參加主日學的女孩的女兒。」所以不要怕把人從床舖底下拉出來,有一天他會感謝你的。
漸漸地,慕迪也開始學習在公眾聚會中作見證。某次有人批評他說,「你的文法錯誤百出。」姊妹們,慕迪沒有甚麼學問,一個修鞋匠有甚麼學問呢?別人勸他不可公開作見證,慕迪卻答覆說:「我曉得我的文法有錯誤,只是我盡我所能的為主說話。朋友,你既然精通文法,你為主作了甚麼呢?」高峯真理背不清楚沒有關係,放膽講就對了。
慕迪被比喻為神的推銷員,這個推銷員的文法不是太好,學問也不高,但是他會把神推銷出去。慕迪的傳記封面也顯示他對孩童的熱愛。
他不僅得老師的牧養,更重要的是得妻子完全扶持的牧養。一八六二年他與恩瑪里維(EmmaRevell)結婚,她完全扶持慕迪的心志,雖然生活艱辛,沒有固定收入,仍始終與慕迪同心一致。他們育有四個兒女,恩瑪極力維持一個快樂的家庭生活,使慕迪能為着福音四處奔波服事,沒有後顧之憂。感謝主,這是何等的妻子。弟兄們最怕的是有一天,姊妹說:「最近家用不太彀,我缺件衣服,也少了一雙鞋子…。」你只要一點點的暗示,弟兄們一定為你加班賺錢。但是我要說恩瑪,她完全不讓他的丈夫有後顧之憂。其實一個家的幸福、喜樂,不在乎錢的多少,非常在乎的是甚麼呢?是整個家相處的品質。弟兄有愛,姊妹有順服,同心事奉主。
一八七一年,在慕迪的生命上,是一個重要的轉機。他常為着四處福音的需要,因而心力枯竭。忙到一個地步,幾乎一天之中,沒有五分鐘安靜等候,所有講道完全是臨時應付的。到處都有需要,到處都要講,講到一個地步,幾乎講乾了。
有兩位老姊妹,柯女士及雪女士(Mrs.Cooke and Mrs. Snow)常來參加聚會。從她們面部的表情,就能看出她們是在禱告。她們看慕迪的眼光,使他感到不安。一面,老姊妹坐在那裏禱告,另一面,她們聽慕迪講道的眼光,叫他覺得不安,因為她們很飢渴,但慕迪又供應不出甚麼給她們。散會後她們對他說:「我們方才為你禱告。」他反問:「你們為甚麼不替會眾禱告呢?」她們回答說:「因為你的說話需要聖靈的能力。」後來兩位姊妹去慕迪家探望,跪着流淚為慕迪禱告。此後,他就經歷得能力的祕訣乃是:禱告、禱告再禱告!不要以為傳道人都不需要我們的禱告,這些家我們都不敢去,他們更需要我們禱告的扶持。不是整天汲汲營營的奔波忙碌,乃是願意等候,停留,仰望從上頭來的能力。
有一個故事,說到一位大佈道家,夢到在主耶穌那裏有好多的冠冕,有大的、中的、小的。這位大佈道家心想,我為主奔跑勞碌到各地,帶了無數人得救,那頂大冠冕非我莫屬。但是他又沒有把握,於是偷偷問主耶穌,那大冠冕是給誰的?主耶穌說,你問的好,就是給那位坐在角落裏的老姊妹。大佈道家想,怎麼可能給那位老姊妹,怎麼會是她的呢?主說,因為你奔波到各地的體力是她禱告我給你的;你講道的能力是她禱告我賜給你的;你帶人得救的口才是她禱告我賜給你的,所以大冠冕是屬於她的。所以禱告的人,冠冕會是大的。
一八七一年芝加哥大火,美國歷史中從來沒有發生過這麼大的火災,幾乎全城的三分之一,包括市政府、歌劇院、市議會、工廠、輪船,幾乎都燒了。那是一個非常乾燥的夏天,連慕迪所在的禮拜堂(法威爾堂)也被焚毀了。在那場大火中,有一位叫史巴福的,他在芝加哥非常有名,也是非常愛主的律師,他的獨子也在那場大火中被燒死。即使這樣,他仍接待慕迪一家。慕迪非常受到史巴福的扶持,他也安慰喪失獨子的史巴福。
一八七三年於英國大傳福音,史巴福計畫前去配搭。史巴福夫人及四個女兒先行前去,卻在大西洋遇到船難,有二二六人遇難,四個女兒一天溺斃,僅史巴福夫人在冰冷的海水中掙扎獲救。史巴福夫人被救登岸後,發電文給史巴福,簡要的報平安:「僅我得救。」史巴福接到這封電報,知道四個女兒全都罹難,但他是認識神的人,在痛失獨子與四個愛女之後,雖是悲痛,仍將此電報鑲框,並謝神恩。數週後,史巴福乘船橫越大西洋與妻子相會,當船航行到靠近他四個愛女遇難的海域時,史巴福流淚感觸良多,他看見他的四個女兒已藉慕迪的福音受浸得救了。照着神的應許,她們是安息在主懷裏,有一天他們還要再見。在聖靈平安的感動下,他執筆寫下了感人肺腑的詩歌,就是我們所唱的詩歌二六八首:
一 平安正如水流,一路跟隨我;
憂慮卻如怒濤橫湧;
任何的遭遇,你已教我能說:
我魂,你應安息,無所恐!
(副)哦,我魂,可無恐!
哦,我魂,可安樂、可無恐!
二 撒但雖來肆虐,試煉雖如火,
我心應當充滿把握;
因主明瞭我是何等的輭弱,
祂已為我流血成工作。
史巴福遇到這麼大的災難,但是主親自成了他的安慰,後來慕迪去迎接他,想要安慰他,但是史巴福說,「主已經充分的安慰了我。」阿利路亞!
慕迪因着搶救靈魂的狂熱,有人問他,有多少人因聽他講道而得救。他回答說:「我完全不知道,感謝神,我也不必知道,因為我並不保管羔羊的生命冊。」他盡力的傳,不斷的接觸人,把福音撒出去。就如有人撒種,有人收割。弟兄姊妹,我們接觸人不要受挫折,有人可能給你甩門、有人拒絕你、…不要受挫折。我們以為慕迪只會傳大福音。有一天已是深夜了,他上床要睡覺了,卻發現今天還沒有跟人傳福音。但是想想,「現在外面既黑又冷,還刮着風,下着雨,我已進到被窩裏了,還要再套上衣服,穿上鞋子,再走到馬路上,那麼晚了,人在那裏呢?」最後他仍順服裏面的感覺,套上衣服,穿上鞋子,衝到外面馬路上,左看右看都看不到一個人,忽然間看到一位巡邏的警察。傳記裏的記載很有意思,慕迪跑向那位警察,抓住他的肩膀說:「你是基督徒麼?」結果警察氣得伸手打他,想說你瘋了,半夜三更跑來問我是不基督徒?後來這位警察見證,那晚他回去後,整夜難安,那句「你是不是基督徒」一直在他裏面,至終他得救了。
一八九九年十一月中旬,慕迪講他生平最後一篇道,題目是「推辭」。他引用路加福音十四章十六至二十四節的比喻。他這樣結束那天佈道:「我從你僕人那裏,接獲一張懇切的請帖,邀我赴你獨生兒子的婚筵。請你准我辭了。少年人,你肯簽名在這上面麼?年老的母親,你肯麼?你要忽視神的邀請麼?我求你不可輕看。這是一位可愛的神,邀你去赴筵;神是輕慢不得的。你若要見神的國,就必須斷定,對於這個邀請,你要怎麼辦?你要接受呢?或是要拒絕呢?希望你今晚滿有智慧,接受這個邀請。快快定意,決不要離開這個會堂,直到永遠的問題得了圓滿的解決。」今天主也發給你邀請函,邀你作祂牧人的邀請,真的,彼得就是接到了邀請函,「你愛我麼?餧養我的羊,牧養我的羊,餧養我的小羊。」(約廿一)我們都接受了邀請,今天就是接受邀請,我們要不要推辭?願不願成為主恢復的牧者?最後我問大家三個問題:
一、我是否接受過人的牧養?你們哪一個能說「我是從石頭蹦出來的?」不,我們又不是桃太郎。我們都接受過人的牧養,不知喫過多少次的愛筵。
二、我是否和同伴彼此有牧養?慕迪接受同伴法維勒的牧養,教師金波的牧養,妻子的牧養,你有沒有牧養你弟兄呢?你說:「啊!他還需要我牧養?我每次都嗆聲他咧!」我們的另一半非常需要我們牧養,就好像慕迪的妻子,若她跟慕迪唱反調,他在台上的道一定講不下去。
三、我是否願意成為牧者來牧養人?願意的請說,「我願意成為牧者來牧養人。」(徐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