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公開的信

親愛的弟兄姊妹:

因着主耶穌再來的日子已經近的緣故,就叫我們在許多的事上都重新藉着審判台前的亮光來估價」。這話是倪柝聲弟兄19281月在復興報第一期發刊的「一封公開的信」裏開頭的話。距離這話92年的今天,我們離主耶穌再來的日子更近了。今天在我們周圍發生的事,使我們更深深覺得,主來的日子比任何以往的時代更近。世局的不穩定,疫情普世蔓延,人心的恐慌,環境的失控,經濟的危機,…一切都指向這世代快到一個基本的轉彎點。在這嚴肅時刻,更是我們應當「重新估價」的時候。「重新估價」的意思,就是過去衡量的標準不能再作今天的標準,過去認為可以的生活,不能盼望今天繼續這樣的生活,過去的人生目標不能成為今天的目標,過去的計算模式不能成為今天的計算模式,過去的作法不能成為今天的作法。一切都要「重新藉着審判台前的亮光來估價。」也就是說,一切都要以主的再來和世代的終結作估價。以往的召會生活,以往的事奉,以往的生活方式,一切都得重新考慮,重新估價。

我們需要重新估價我們的生活。主的話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太六34),只要「先尋求祂的國和祂的義」(33)。我們是否在所有事上信靠神,在地上過帳篷的日子,生活從地上拔根,積鑽財寶在天上,或是我們還為明天憂慮,青年為畢業、就業、婚姻、家庭等憂慮,中年為事業前途、下季明年業績憂慮,老年為健康積蓄、兒孫關係憂慮?我們需要重新估價。使徒呼召人脫離罪歸向主,但主卻呼召人脫離金錢跟隨祂(雅五3)。許多人傳發財的福音,但主傳的是破財的福音。世代已到末了,主再來前的一個預兆,就是世人積蓄財寶。十個童女要「從世界出去」(廿五15),迎接新郎。莊稼要「把一切屬地的水分曬乾,才能成熟被收割」(啟十四153)。在今天這樣生活艱難的時候,我們不應顧慮喫甚麼,喝甚麼,穿甚麼,因為這都是世人所求的。我們只該顧到神的國,神的義。世人今天所以缺少衣食,就是因為他們只顧自己生活,而不顧神的國,神的義,…今天地上何等淒涼!人的裏面更是淒涼!多少靈魂滅亡(天天都有)!多少心魂痛苦已達極點!但是召會失去了她的功用…,所以如此,是因為以往的奉獻不澈底!…「我們所以沉寂,所以沒有雄心開展主的國度,所以沒有勇氣和能力推廣主的福音,所以沒有活潑的信心,所以畏怯,都是因為我們沒有徹底奉獻,沒有完全為主而活!…。我們若是完全為主而活,像彼得在五旬節時一樣,我們就能像彼得一樣說:『我奉主耶穌的名叫你起來行走』(徒三6),但必須也能說,『金銀我都沒有』6)的,才有效力!」(李弟兄於1943年煙臺大復興前之筆記)

我們需要重新估價,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否有時代的價值Dispensational value?我們這人在主面前,是否有時代的意義?

要有這種生活,我們就需要天天被靈充滿和充溢(見「實行主今天的行動之路」(3109)第二章)。氣球不被充滿,就不能升起。為甚麽我們要有多而透徹的禱告?就是要叫我們裏外被充滿。為甚麽我們要認罪悔改?因這是被靈充滿的條件。沒有一個天天被靈充滿和充溢的生活,就不能有一個有時代價值的生活。童女要迎接新郎,條件就是器皿裏充滿油(太廿五4)。我們要抓住光陰,就要被靈充滿(弗五1618)。

這些日子,外面光景越險峻,裏面就更有感覺,神的兒女在這時刻,要從世界拔根,過帳篷生活。移民的好處,就是與過去的背景切割,學習過單純仰望神的信心生活;國度的廣傳,是與世界的切割是分不開的。行傳八章的逼迫,一下子把所有門徒連根拔起,分散各處,啟動主在一章的囑咐。國度的福音要傳遍居人之地,就需要人過國度的生活。主的再來要顯為具體,人就必須「從世界出去」。一百五十年前恩典福音傳來中國,其中一個原因是那世代看見主的快來,福音要在那一代傳遍世界。今天國度的福音需要傳遍居人之地,因為主來的日子更近了。在這關頭,是否我們需要重新估價我們如何度過餘下的光陰?是否應在此時與舊的關係割切,實際過帳篷的生活,為福音而活,為主而行動?

在此時刻,我們也要重新估價我們的召會生活。且勿論主對我們的召會生活是否滿意,我們應先問問我們自己對目前的召會生活是否滿意?不錯,我們有很好的真理,也有我們多年習慣的召會生活,但我們要重新估價的是這種召會生活能否滿足主的需要,能否迎接主來?我們所在的召會,人數有否加增?有沒有活力?李弟兄199293年對當時的召會生活很大的不滿,故釋放活力排的信息,盼望在現有召會生活架構以外產生得勝者,脫離「死沉」(啟三1),「不冷不熱」(1516),和「不結果子」(約十五1816)三大敵人。可惜話語雖然釋放了,實行卻還沒有出現。過去二十三年,雖然各處召會生活平穩往前,但主體仍以「會」為本,以拉人來聚會為路,以聚會人多為貴。試問在主再來的亮光中,這樣召會生活有否需要重新估價?

瘟疫來後,弟兄姊妹行動不自由,聚會停止,只能在網上個別溝通。但在過程中,發覺弟兄姊妹更喜歡這種新模式的召會生活。大家在網上彼此代禱,互相交通,照顧新人,個個能盡功用,大家實行生機的生養教建。這其實就是李弟兄原來說的活力排,也就是人人盡功用,個個作祭司。在此許多新人得救,久不聚會的重新聯上,多處出現人數加增,肢體被點活的現象。原來這就是基督身體得建造的路。當然我們不是說瘟疫過後我們仍要停止聚會,但因瘟疫帶來的這新景象,是否值得我們重新估價我們的召會生活?是否應更多從「會」轉到「人」,從「來」轉到「去」,從「大」轉到「小」?

我們在主來的亮光中,也應重新估價我們的事奉。事奉最終目的,乃是要成全出人來。職事的工作,乃是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造基督的身體。今天我們的工作不是作出工來,乃是作出人來。今天工作的果效不是工作了多少,而是人作出多少。嚴格說來,今天我們的工作不是作工,而是分工。今天不是我們自己作多少的問題,而是別人作多少的問題。馬太二十五章奴僕的比喻,題醒我們不是保守多少,乃是複製多少,五他連得的另外成全出五他連得,兩他連得的另外成全出兩他連得,他們就得稱許,而一他連得的成全不出人來,結果就被丟在黑暗裏。主來要向我們每人算帳,今天在主再來的亮光中,我們都要重新估價我們的事奉,究竟在審判台的光中,我們的事奉能否被稱許。良善忠心的奴僕,不是固守自己一份的人,乃是複製自己的人。又惡又懶的奴僕,不是棄守自己服事的人,乃是不能複製自己的人。無論在召會,在活力排,我們的職責乃是成全他人,各盡其職,建造基督的身體。我們需要盡一切智慧,把別人成全起來。要把所有人認為沒用的都用上去,把所有一他連得從地裏挖出來,叫他們的銀子不埋在世界裏。生命長進是漸進的,但銀子的運用是立即的。在主再來的光中,我們要衡量我們的服事,能否夠得上主的標準。

最後在主再來的光中,我們要重新估價我們的工作。這裏是兩個基本的問題:究竟我們的工作是持守性的,或是開拓性的,是靜態的,還是動態的。我們前面弟兄們給我們的榜樣,是一直動,一直往前的。中日戰爭開始時,倪弟兄辦「敞開的門」一報,他題醒同工們,「今天不是應付環境,乃是到各處傳福音,開展主的見證。」同工的腳蹤,不是停留一地,乃是遍踏全地。其實今天在南洋各地見證,都是那時興起來的。主的見證在台島,已經超過七十年。李弟兄從起初,就是盼望這只是開始,從這裏散播到全地。今天在這非常時期,是否我們應該重新估價我們工作的方向。其實光是臺灣本島,就還有不少市鎮還沒有召會,需要前去開展。國外需要,更不用說。這不是我們固守本土時候,乃是我們帶着全地眼光開展國度福音的時候。難道等到主來,我們還只死守本地嗎?亞伯拉罕不離開本地本鄉,神在地上行動就不能開始。聖經給我們的,不是一本「使徒正傳」,乃是一本「使徒行傳」。最近經三次24小時禱告,並30天全球守望禱告後,國內有弟兄在禱告中經歷雷聲閃電,隨即奉獻帶着工廠移民至東南亞某處沒召會地方。這是否主行動的先兆?

求主使我們認準當今時機,與主行動配合。在全地受空前挑戰之際,在我們生活、聚會、事奉、工作上,在主再來的亮光中,有重新估價。-全文完(余潔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