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到實際、活而結果子的召會生活在人裏面激起對主的饑渴(二)

問:我們甚麼時候可以離開所照顧的弟兄或姊妹,去捕別的魚

答:這的確需要屬靈的智慧。作農夫的需要考慮種子、土壤和氣候。他若顧到這三項,就會有好收成。農夫若將好種撒在貧瘠的土壤裏,即使他每天殷勤勞苦,種子也不會生長。這樣作是愚昧的。他必須學習選擇合式的土壤。他若發現他在某種土壤裏的勞苦沒有收益,就該離開到別處工作。捕魚也是一樣。有時,在某些水域或某些時候捕魚並沒有收益。同樣的,有時在某些人身上勞苦是沒有益處的。若是這樣,我們該去找別人。主耶穌也是這樣作。在福音書裏有幾次,祂離開某些人,去別的地方(太十三5758,約四4345,太十14,路十1011)。祂放棄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轉向其他人。就更大的範圍說,祂至終轉向了外邦人。原則上,今天也是一樣。我們必須對主的帶領敏銳並儆醒。因這緣故,我們必須隨時保持與主同在。我們若這樣作,裏面也許有感覺,在某人身上勞苦沒有益處,只會浪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這並不表示我們不愛他。主耶穌愛每一個人,但在某些人身上,祂無法完成任何事。

然而,剛開始服事主的青年弟兄姊妹,不該過於分辨人。反之,他們該「盲目」的接觸人,並且該一直保持與主同在。這樣,他們就會學習如何有正確的接觸。在召會生活中的事奉,主要不在於教訓和指導,乃在於操練。我們若都操練,就會有所學習。雖然經過幾年這樣的學習,似乎是很長的時間,但屬於較高等生命的事物,需要較長的時間。一隻狗只要幾年就可以長大,但一個人需要二十五年以上才長大成人。利未人二十五歲時,是學習供職,到三十歲時才開始全職事奉主(民四3,八24)。主耶穌自己也是到了三十歲,就是滿了祭司的年齡,才出來事奉(路三23)。然而,青年人不該給自己藉口,說他們還太年輕。召會同長老和帶領者必須學習適當的照顧青年人,使他們在一定的訓練之下,有機會操練。(摘自李文集1967年第二冊「以活而配搭的方式結果子,為建造基督的身體」第十五章)-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