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校園工作的簡史
北美校園工作的歷史可追朔到1800年代。事實上,當初哈佛大學在1636年建立的目的,就是要訓練一些公理會的傳道人,到校園去向學生傳福音,並將基督的名和聖經介紹給學生。在1806年,在美國麻薩諸塞州的威廉學院(William College),就有五個學生開始在校園禱告,並成立了「乾草堆」禱告聚會(Haystack Prayer meeting)。這個禱告聚會之所以叫作乾草堆是因為當他們要禱告時,天空突然打雷,他們就跑到附近的一個乾草堆開始禱告,所以叫乾草堆禱告聚會。這五個威廉學院的學生主要是由一個叫Samuel John Mills的學生帶頭,他對於後來成立的美國聖經協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腳色。他們禱告主要的目的,是為着主在歐洲校園的開展,也為着亞洲,特別是中國人的屬靈幸福禱告。他們禱告不久,僅僅在4年之內,他們就成立了美國海外佈道委員會(American Board of Commissioners for Foreign Missions),並在1812年開始差遣人去印度開展。到了19世紀,他們開始差遣成千的傳教士到中國並東南亞國家開展,許多傳教士開始將聖經翻譯成當地語言。這些歷史都記載在一本書裏,叫Campus Aflame。
到了1920年代,藉着這些傳教士的付出,許多年輕一代的學生都轉向主。其中倪柝聲弟兄是在17歲,當他就讀於福州的「三一學院」時得救。這所三一學院是參照愛爾蘭都柏林(Dublin)三一學院的模式建立的。李常受弟兄則在19歲,當他就讀於山東一所由美國長老會主辦的教會學校「益文商專」時得救的。主恢復中的校園工作是開始於1930年代,特別是在中國的上海和南京。
1960年代時,許多美國年輕一代的基督徒,不滿意於自己屬靈的光景,開始尋求更深的經歷。李弟兄於1962到達美國西雅圖,開始了他在西方的工作。到了1963至1972年,李弟兄開始他在美國各地一連串廣泛的訪問,向許多人傳講,包括許多大學生。
到了1984年,李弟兄有感於我們中間的擴增率太低,他就回臺灣研究,要走出一條新路,就是神所命定基督徒聚會與事奉的路。但起初他並不是說要實行新路,而是說要改制。這個改制並不只是改大聚會變小聚會,一人講眾人聽變人人講,而是改掉召會生活各種層面,各種工作的觀念與作法。特別是當他題到校園工作時,他說到要有五班人一同配搭服事校園。
北美校園工作的現況
在北美校園工作,一般人較常聽說三環配搭服事校園,這三環包括學生,住校園附近的在職聖徒和年輕的全時間。但較少聽到有五環配搭服事校園,尤其是教職聖徒這一環。但近幾年在北美,有越來越多的聖徒進入大學教職的行列,光在中西部這兩年內,就新增了6位聖徒在大學任教。現在全美國光我們所知道的,至少就有170位以上,包括各種語言的聖徒在大學任教。
這些教職聖徒有些是在召會人數很少,甚至沒有聖徒的地方任教。例如在北柯達科州的法戈(Fargo),一個福音化美國的重點城市,就有一個弟兄在北柯達科州立大學(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任教職,有負擔於當地召會開展。另外在密西根州中部的Mt.Pleasant,就有兩個家在中密西根州立大學(Central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那裏任教。8年前那個城市原本只有一對韓國的教職夫婦,他們主日一趟車要開2小時,纔能到附近召會參加擘餅。但他們禱告主,2年前這所大學開辦醫學院,突然要聘80位教授,結果就有一位弟兄來任教。這兩個家參加2年前在芝加哥舉辦的教職相調後,對於召會的開展有負擔,結果各帶一個博士生的家來聚會,現在當地已有四個家聚會。
這次教職聖徒相調也來了一些博士生。近幾年在美國各地召會得了大批的博士生,這當中有些人會到各地去教書,而這些地方有些是沒有召會生活的。他們到當地可以一面教書一面傳福音開展召會。例如在阿肯色州的史密斯堡(Fort Smith),有一位曾經在臺灣全時間過的弟兄,到阿肯色大學(University of Arkansas)任教,結果那地原本沒有召會,現在已有十幾位開始主日聚會。
基於這些因素,所以芝加哥召會在今年九月18日至20日,舉辦以美國中西部為主的一次大學教職聖徒相調。總共有63位聖徒參加,包括32位教職員,19個博士生和12位服事者,甚至還有2位教職聖徒,遠自臺灣參加,他們也分享了臺灣教職聖徒服事學生的經歷。(摘自201510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