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 這生活是藉著神聖三一的神聖分賜,分賜到我們三部分的人裏—2,6,10~11節
讓我告訴你們如何在永世裏生活。在啟示錄二十二章裏有一幅圖畫,那裏有一道河湧流,在河兩邊有生命樹,這個乃是分賜的圖畫。三一神總是不斷地湧流到我們裏面,在祂的湧流裏有一種餧養,這就是分賜。我們乃是藉這個分賜而生活,你明白麼你現在正是藉着分賜而活麼?這個就像氧氣一樣分賜到我們裏面而活,所有在場的人,有誰不需要呼吸的呢?不需要呼吸的人請舉手,我沒有看見任何人舉手,我們都在呼吸,藉着不斷的分賜。分賜乃是在生活裏不斷的發生,生活乃是藉着分賜。這個分賜到我們裏面的乃是神聖的三一,祂正在將祂自己分賜到我們這三部份的人裏面。剛才我很享受你們依照不同年齡起來唱詩歌,有兒童、青少年、大專、青職、壯年,還有六十歲以上的年長聖徒。讓我們來看看年輕人,你是怎麼看待自己的呢?你認為自己會永遠活着,你有很好的體力,但是你沒有感覺你的身體需要神聖的三一麼?就是因為你們太年輕以至沒有這種感覺。在這裏也有一些不再年輕的聖徒,也許是灰頭髮或者是沒有頭髮的,也許有人超過七十歲了,或者超過八十歲了,我們對身體有另外不同的看法,我們發現不僅是我們的靈甚至是我們的身體也需要神聖的生命。我們唱一首詩歌就是「基督是那奇妙的靈」,那裏有一節是「主阿!供應我們,作我們的能力。」那個供應使我們有力量,那神聖三一的神聖分賜,不僅分賜到我們的靈裏,並且分賜到我們的魂裏,甚至分賜到我們必死的身體裏!
我們越在主裏面長大,那個分賜就越寬廣。當我服事主並且有很多行程的時候,我實在很需要力量,我需要一種能力、我需要健康。我要怎麼作才有力量呢?難道有一種大力的藥丸我一喫就有能力了麼?有一種能力的水麼?讓我一喝就覺得有能力了?我需要賜生命的靈分賜生命到我的身體裏!我們的身體乃是我們生活的實行,那個神聖分賜是從我們的靈開始,然後擴展到我們的魂。如果我們能讓那靈活在我們裏面,那靈會分賜生命到我們的身體裏。現在我站在這裏,那將耶穌基督從死人中復活的靈,正分賜生命到我這必死的身體裏。如果我們的身體沒有生命,我們就不能活,我們三部分的人裏都需要神聖三一的分賜。
母親並不需要等到年老才明白這一點,你知道在每個家庭裏都有一種律法是不能說出來的,這個不能說的律就是家裏的每個人有時是會生病的,但只有母親是不能生病的。她不能生病,因為她要照顧家裏的每一個人,這讓人非常受消耗。多年前的某日,我太太寫了一首短詩,她是一位忙於照料三個年幼孩子的母親。她的短詩是關於一杯冷茶;不是冰茶,乃是冷掉的茶,一天之中,她只有幾分鐘是屬於她自己,所以她為自己沖了一杯熱茶,當茶包才浸泡在熱水裏,接着三個孩子都有需要了,她必須顧這個、顧那個,在屋子裏走來走去,也許一小時之後,她才想起來「我不是要喝一杯茶麼?」然後她發現那杯茶已經冷掉了,然而那杯冷卻的茶成為她身為母親喜悅的一種記號。身為一個母親需要花費很大的體力,甚至要安撫整夜哭泣的嬰兒,這是母親生活的一部份,母親需要神聖的分賜,不僅是為着她的靈,還要進到她的魂裏,甚至要進到她的身體裏!
伍 這生活是藉著成為「照著靈的人」—5節
第五節:「因為照着肉體的人,思念肉體的事;照着靈的人,思念那靈的事。」這裏說到「照着靈的人」,這就是我們的所是。為甚麼狗會叫、貓會喵、老鷹會在天上飛?因為狗就是狗、貓就是貓、老鷹就是老鷹,牠們的生活乃是根據牠們的所是。如果一個在舊造裏的人,他的所是乃是照着肉體,那就是他生活的方式。如果他活另一種方式,就是錯誤的方式、假的方式。但是凡照着靈的人,並不是偶而這樣的行事為人,他們乃是照着靈的人,他們會活另外一種的方式。如何讓我們的所是乃是照着靈呢?就如我們唱的詩歌(詩177首五、六節)說,我們渴望更多的來喫祂、並喝祂,直到我們全人被祂充滿。如果我們讓三一神住在我們裏面,就是讓祂內住在我們裏面,我們的所是會有一種的改變,我們會在我們的所是裏成為神人。我們就會根據我們的所是來生活。假冒就是這樣的一件事,我們是一種的人,但是我們卻用另外一種的方式來行事為人,那就是假冒為善的人。神恨惡那些假冒為善的人,祂要我們在真實裏敬拜祂,祂希望我們是照着我們的所是來生活。
有的時候我們為了使別人高興,我們希望別人來印證我們,我們害怕他們對我們生氣,所以我們就用一種的方式來行事為人,但事實上我們並不是那一種人。我們越在神聖的生命裏得救,我們就越讓神的生命在我們裏面長大,我們的所是就會有一種的改變,我們就會在內裏有一種的操練,照着靈而行。我們每一個人與生俱來都有我們的個性,我們都在一種的文化中長大,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的。藉着我們的性情、個性、文化,我們變成了某一種類型的人,這就是我們生活的方式。但是在神的救恩裏、在神聖的經綸裏,我們有另外一個人位活在我們裏面,這一個活的人位要使我們的所是不同,我們要如何呢?難道我們要照着我們的文化、性情或個性,還是照着我們裏面調和的靈?這會決定我們如何來生活。第一,乃是我們的所是,然後是我們的生活。我們可以從第六點第七點來看見這一件事。—待續(Ron Kangas20100221講於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