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祝福(一)

 

  我從懵懂的十歲孩童一路受主帶領,並活在召會這個大家庭中,像一隻小羊緊緊跟隨着羊羣的腳蹤行。三十年過去了,今天我雖已成為人夫、人父,也有穩定的工作,神的手仍沒有離開過我。祂一直用祂手中的杖和竿,扶持引導我走每步路。

 

完整卻殘缺的家

  我生長在彰化北斗鎮,臺灣中部寧靜的小鎮上。從小外在的環境並不好,父親在民國三十八年隨軍來臺,也就是俗稱的「老芋仔」。母親小時候因病發高燒,智力發展受阻,無法自立謀生。家人為了幫她找個歸宿,便將她嫁給大她二十五歲的老兵,我的父親。婚後,母親除了打理簡單的日常生活外,其餘家務都力不從心。我排行老三,上面有兩個姐姐,很遺憾,她們也有身心障礙的困難;只有我得天獨厚,是家裏惟一的「正常人」。

 

  我出生時,父親已經五十六歲。在我有記憶前,父親就已中風過一次,讀小學的時候,父親再度中風,全家只能靠父親每半年領的終身俸度日。小孩子不懂甚麼叫作苦,每天穿着相同的制服,鞋子是學校規定的那兩雙,週末換穿僅有的三、四套便服,總是等到過年,纔有穿新衣的可能。長大後漸漸懂事,纔知道,家裏的環境跟大多數人比起來,是有相當距離的。我雖然有一個完整的家,但它的功能卻是殘缺的。

 

弟兄姊妹最愛最親

  小時候,因有五、六位年輕的基督徒,從臺北到北斗傳福音,帶了一位賣菜的阿姨信主。這位阿姨將福音帶到我們家,父母親簡單的相信她所傳講的,接受了這位又活又真的神作救主。我也跟着信主得救了,那年我小學五年級。

 

  當時,兩個姐姐都已國中畢業離家生活。父親因身體不好,無法陪伴我,母親也不能教我作功課,所以放學後,我幾乎總是直奔會所。在那裏,有大哥哥、大姐姐陪我寫功課,我也和他們一起讀聖經、唱詩歌,甚至跟着他們出外傳福音,一直到晚上九點多,纔依依不捨的回家。

 

  後來,有一位大姐姐用毛筆寫下一節聖經送給我,「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祂顧念你們。」(彼前五7)這幅字掛在我們的房間門口,經過時就看一眼,便能得着一點安慰和鼓勵。召會中哥哥姐姐的陪伴,幫助我走過國小和國中時期,保守我不受外面花花世界的誘惑,也不致誤入歧途。

 

  國三時,我的成績還算不錯,被編到前段班。那時,前段班的學生是沒有假日的,每天都必須到學校讀書、考試。因着學校的課業繁重,又因着在召會中沒有同年齡的同伴,也就暫時停止了聚會。隔年高中聯考,我考上員林高中,主在那裏為我豫備了許多同伴,在召會生活中彼此扶持,一同成長。上了高中雖然忙着參加社團、擔任社團幹部、主持校內活動、參加校外比賽,但藉着參加青少年的聚集,仍舊維持了我與主之間的關係。

 

 父親身體狀況在我上高中之後變得很差,為了節省花費,我每天花一個多小時,從北斗騎腳踏車到員林上學。路程中,我經常在想,父親萬一有一天離開我們,那時該怎麼辦?—待續 見證人:韓昊雲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