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會生活中的三個轉

感謝主,是神主宰的安排和調度,能邀請余潔麟弟兄來新竹與我們有交通,短短的三天兩夜(3/13)裏,他分別和竹苗大學生、新北市與新竹召會區負責弟兄、新竹市姊妹們、新竹負責、大組負責弟兄們有交通。余弟兄給我們一些鼓勵和加強的話,對新竹召會是應時且即時的供應。在這事上,我們經歷到主對祂的召會,滿了保養與顧惜,藉着話中之水的洗滌潔淨召會,除去我們的斑點、皺紋,這是祂極深的愛、豐富的憐憫!

召會的恢復有兩面

召會的恢復有「真理、生命」的一面,如一年七次職事的說話;但也有「實行」的一面。主的恢復左手是真理、生命,右手是實行,這兩面都不可缺。從二千年召會歷史來看,沒有實行的恢復就沒有恢復。從反面說,召會的墮落不僅在真理上,也在實行上,什麼時候召會從「家」的實行轉到「會」的實行,就墮落了。

羅馬帝國從君士坦丁之後,就把會堂改成大教堂,之後接受基督教為國教,就失去千年國的真理。着名的神學家奧古斯丁帶頭偏離,他說,當時有個城市,屬天的是神的國;屬地的是羅馬政權,他進一步說神的國要代替人的國,他說千年國已來到,這錯誤使主再來的真理完全失去。但在實行上也墮落了,在羅馬附近有革利免教堂,分為三層,最下一層是召會開始發源地-就是從家開始。主的恢復不僅恢復真理,也恢復實行。召會聚會的模式開頭就在家裏,馬丁路德改教後,說不要大禮拜堂,但自已又看重大會,以後的加爾文也脫不開會。一百年後在日內瓦,有人倡導在召會中要有小組,之後德國敬虔派也強調召會一定要在家裏,且生活中調在一起。

召會生活中的三個轉

我們的觀念要轉,要從以「」為中心,轉到「」為中心,要從「」轉到「」,從要人「」轉到要「」到人那裏。當我們想到會,就想要作大,也盼望人一直「來」參加我們的聚會。少有要「去」到人那裏,去扶持看望、牧養的觀念,這是許多新人不易留下的原因之一。因我們常以「會」為中心、為目標,缺少以一個一個的「人」為中心;我們常考慮如何把會聚好,卻忽略一個新人、或久未聚會的聖徒,他在聚會中能否領會,有否得著享受,我們需要更新觀念。

 2004年余在香港養病期間,就有負擔陪一些初信學生聖徒往前,當時有弟兄建議他到台灣來,作大的初信聚會可到800人,他知道作大會並不難,但打空氣、打負擔可以,有如放大炮打不死人。但他的負擔是一個一個陪他們,帶他們一步一步往前,人太多就作不來。他盼望不是把道講完了,乃是希望教導他們會作。有教育學者說:不是你教了多少?乃是學生學了多少?一定要有彼此互相、操練性、需要有人陪的。一個成功的訓練,教材再好只佔2030%,但若有適當的陪卻佔6070%。

關於區聚會的留人

 召會生活大體都在區裏,不看重人就看重會,小區的目的就是一個一個人去照顧。新路的實行要強調三件事:就是要把真理作到聖徒裏面;要把召會生活作到家裏;要把福音作到生活中。有人以為區聚會不能太小,怕屬靈分量不足,難以維持召會的見證。當然在召會生活中,為著維持「見證」這是重要的,但只佔召會生活的20%,而召會生活的「生活」卻佔召會生活的80%。雖然集中聚會人容易掉,但我們仍要集中,這是為維持一的見證。但這見證並不需要每週都來集中維持,更重要的是生活,必須關心一個一個的人。我們的區聚會資源有限、無論唱詩、場地、設備、都受限制,我們若還是搞會,就不容易把人留下。要注意人,讓人參與、有分,只要他們說一點,就要鼓勵、肯定他們。若我們從會轉到人身上,就不要大而要小,就不會只拉人來,要拼人數,就會到人那裏去。

弟兄們來在一起,80%所談的都是「會」的活動,而姊妹們所談的大多是一個個的人,我們盼望人人盡功用,就需要一個個去照顧去成全。大區負責主要的職責不是安排聚會,主要的就是照顧一個個的區負責,要關心他的福祉。

成全人

教人作比自己作麻煩得多,但服事召會不能省事,越省就反而越不省,效率也差。作大會集中作一次,似乎最省事,但效率是有限的。真正要作,就需要一點一點作,在一個一個人身上勞苦,雖是慢,長遠是有果效的。20130313余潔麟交通於新竹,邱賢德弟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