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牧養成全人的地方
「淡水」是我自幼成長地,只是去海邊玩水時,水這麼鹹,為何還叫淡水?始終不解。「淡江」是母親任職三十九年之處,為何「水」又成為「江」?幼年時滿頭問號。只知道,這是別人問我題目時,我要回答的答案。然而,淡水是喜樂成長、牧養我、成全我的地方,一生無法忘懷。
家家以父的家為念(路二49)
淡水的各家,雖是小康,但也微貧。就如,有的家眾多兒女擠在狹小、破舊眷村房舍,有些是清晨就得去擁擠長途、長時間公車的上班族,也有些家作蠅頭小利的體力活生意,還有些聖徒僅靠微薄退休金過日子…。但都熱切打開家,接待客旅、接待學生。
一通電話,「鄧媽媽…、李師母…、蔡伯伯,我帶幾位弟兄到你家喫飯!」山東大餅、韭菜水餃、炸醬麵、紅燒肉、煎牛排、烤雞腿…,南北家常菜、中西特別餐,通通出籠。費財、費力,卻讓人覺得毫不勉強,從心中洋溢喜樂,在臉上堆滿笑容。
見證不完的神蹟、道不盡的甜美經歷、傳到遠處的陣陣笑聲…,這就是愛筵交通。有時,聯合各家大愛筵,更令人嘆為觀止,這是神人家庭給我的成長回味。
永存榜樣跟隨腳蹤(彼前二21)
劉伯伯像一粒麥子種在淡水。因着得救扎實深刻,向主絕對與熱愛,話語鏗鏘有力、句句震撼人心。最重要是他的「陪」。早期爬克難坡,炎夏揮汗如雨,寒冬刺骨狂風,陰雨濕滑危險,都不能攔阻他陪我們這些懵懂無知的小子,過着晨晨復興、日日得勝的生活。與其說他的「話」,不如說把他這個「人」寫在我們心版。一週兩次的生命讀經,不僅是他話語供應,更是被他熱愛、熟讀主話的「勁」影響終生。
周弟兄、胡弟兄對學生,生活上的顧念,相調中的活力,也深深烙印我們深處。他們三位的配搭,彼此尊重相加,帶來召會的同心合意。後來接棒的林士鈺兄長、林四皓兄長、侯國良兄長…等,也在這家風上更往前。正憲弟兄、一志弟兄…,也都是校友繼續配搭開拓的絕佳模型。這是神人榜樣給我的最好牧養。
校園開展捨我其誰
淡水的校園是成全人的地方。當時,高年級弟兄姊妹作「家長」,有當家的靈、當靈不讓。自行管理弟兄姊妹之家,從屬靈負擔到事務安排,逐一摸索實行。
藉着操練表的實行,養成勤讀主話、追求書報習慣。在配搭中,也經歷生命破碎功課。對於校園開展:福音傳揚、牧養小羊、校園小排,架構、活動、追求,配合着真理社的運作,樣樣平衡顧到;期許得人得地,期盼剛強見證!
還有召會性的服事:兒童、青少年,甚至社區排,都給予我們最健康、最札實的操練環境。這是神人建造給我的平衡成全。
主恢復的見證在淡水已經過一代(七十年),曾在淡水的聖徒遍佈全球,也都在各地作柱子、作柱子的建造者。祈盼更多青年人被呼召,「這殿後來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該二9),「這一代還沒有過去」(太廿四34),主就要回來!阿們。(胡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