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軍軍:佛教裏提供了「涅槃」這樣一個概念,是煩惱永斷、超越生死、圓滿自在的一種境界,請問基督教義裏面也會有相似的理念,引導基督徒們走向一個圓滿的終極目標嗎?
李光弘:關於佛教裏的「涅槃」,我的理解不多,它所提供的概念是煩惱永斷、超越生死、圓滿自在的一種境界。我聽了非常佩服。在基督徒的信仰中,的確是提供了一條道路,讓基督徒能在「活着不再是我,乃是基督」的實踐中,走向一個圓滿的終極目標。在這點上我可以作一點分享。
「聖經」告訴我們,人的煩惱是永遠不斷的,會陸續發生,只要作人,活在地上,盡責任,就有煩惱。然而,「聖經」提供了一個祕訣,要將憂慮卸給神:「應當一無罣慮,只要凡事藉着禱告、祈求,帶着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那超越人所能理解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衛你們的心懷意念。」(腓四6~7)
「聖經」啟示我們,人生可以達到一種境界,叫作「福樂人生」,我們的「心歡喜、靈快樂,我們的肉身也安然居住。」(詩十六9)
因為神「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祂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祂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詩十六2)真正滿足的喜樂和永遠的福樂,乃是這位永生的神自己;祂指引給人類的路,就是活在祂面前。這位神滿足了人靈、魂、體三部分的需要。因此,這樣的人生稱作「福樂人生」。
不僅如此,「聖經」啟示我們,當人們享受這樣福樂人生的同時,必須作一個報佳音,傳好信息的人,去向普世的人傳揚這樣的福音,這就是向世人宣揚神悅納人的禧年。
這個禧年意義非常深遠、完美。一言以蔽之,禧年生活就是「無憂無慮、無牽無掛、無缺無乏、無病無災,甚麼難處都沒有,一切都是好處。」因此是「一切應心、萬事如意、逍遙自在、狂喜歡騰」。這就給你看見,基督徒那圓滿終極的目標。
胡軍軍:您是何時開始接觸基督教的?是甚麼樣的機緣讓您決定終身奉獻傳播福音?
李光弘:我生長在臺灣,家裏信奉傳統宗教,佛像非常的多,其中還有印度原裝進口的。然而,我母親每次拜拜時,總是拿着香,向着這些神明說:「真神請你來用飯,如果是假的,請你不必來。」換句話說,她是要尋求一位又真、又活、又公義的神。
有一天,我和哥哥在公共汽車上,收到一張基督徒發的福音單張。我隨手放在口袋裏。母親洗衣服時發現,拿起來讀,是個佈道大會的邀請,於是帶我們同去聽福音。永遠不會忘記一九六三年二月,我們全家四口—父、母、兄、弟—一同去參加了佈道大會。在三天信息的傳揚裏,我們認識了主,三月二日受浸接受了福音,從此全家有一個生命奇妙的大改變。
我母親有嚴重心臟病,信主之後竟然越來越健康,藥也越喫越少。親戚因着我們的見證,陸續信主的總共超過一百五十位。多麼奇妙,一張福音單張竟然改變了一個家族。
至於甚麼樣的機緣讓我決定終身奉獻傳福音呢?我從年輕信主,到現在五、六十年了。常常因着聚會、藉着禱告、藉着追求,一再的更新變化,看見神在我身上是有旨意有託付的。
「聖經」可以用三個字概括:「來、去、來」!來,就是來到主面前領受恩典。去,就是為主去到人中間傳揚福音。最後一個來,就是迎接主回來。
一九七七年,在一次萬人特會中,帶領的弟兄呼召我們有心志的年輕人,接受「來、去、來」這麼重要的使命。我當下就作了承諾。這四十二年的時間,只要有需要,我就飛到世界各地,傳揚福音,帶人得救。
胡軍軍:在您這麼多年的佈道生涯裏,有哪些讓您難忘的經歷?除了讚美,也有受辱的經歷嗎?
李光弘:我承認多年的佈道生涯裏,我得到的讚美多過受辱。受辱多半來自傳揚福音的不禮貌、不友善的回應。我從不生氣,只會告訴他,從前我也是這樣,因為我們對這位天地的主不彀瞭解,通過解釋說明通常都能化解尷尬。
多年佈道生涯中確實有許多難忘的經驗。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一九七七年。我剛剛開始全職佈道工作,有一次我在臺上傳揚信息,看見台下一位大我兩三歲的青年人,認真的聽講,當時我裏面就有聖靈的引導,催促我會後和他接觸,一散會我就立刻邀一起傳講的同伴去打招呼。沒想到這位先生非常激動的回應:「從今以後我要留在這裏聚會了!」我心裏非常驚訝,怎麼一個問候,得到這麼熱情的回應?他告訴我,他搬到這裏五、六個月,向神禱告引導他到對的地方聚會。他去過好幾個地方都不適應,今天來到這裏,他聽了非常有收穫,就向主禱告:「如果這是你要我來聚會的地方,求你會後讓信徒來跟我打招呼,我就留下來。」後來又補了「最好是臺上那兩位!」沒想到臺上兩位一散會就到他面前問安,他認為這是主的引導,之後他就在我們中間聚會。
二十年後,他成為基督徒工商團體的理事長,特別邀請我去傳一場福音,現場都是工商界的成功人士。我講的信息叫作「福樂人生」,沒想到這篇信息的錄影,後來廣被傳播,尤其是中國大陸,聽說有百萬人得助益。現在網路上,「福樂人生」還是有很多人受惠。
聆聽聖靈的聲音和引導是何等的重要
第二個故事,是在我到加拿大佈道的時候,一個朋友打電話告訴我,他的好友的父親、一位五十幾歲,多年嚴重失眠,一天睡不到兩個小時,萬念俱灰,想要結束生命,問我可不可以為他按手禱告?我的原則是人有要求,我們就要憑藉愛心、靠主恩典去為他禱告。就在和他見面的餐廳我向主禱告:「主,你是創造的神,當有人軟弱,你能修補,你造人你也能醫治人。主啊,他睡不好,求你作他的安息,求你醫治他失眠的情形…」。奇妙的事發生了,那天晚上他一夜睡到天亮,連着一周每天睡得香甜。他喝茶之後一樣睡得好,後來喝咖啡也一樣睡得好。半年之後他回臺灣探親請我喫飯,稱呼我是他的救命恩人,我立刻告訴他:「不是我,乃是主。主藉着我為你禱告,把祝福帶給你,所以你要把榮耀歸給主。」
第三個故事,發生在馬來西亞,我到東馬的古晉傳福音,東馬我已經跑了二十九年,去了一百多次,一場上千人的佈道大會中,我用一個小小的比喻說到這位神是造天地的主,好比說,看見房子知道有建築師,看見整個宇宙知道有一位設計師。
大科學家牛頓曾經在實驗室裏作了一個太陽系的模型,曲柄一拉,整個模型就會轉動,牛頓的一位科學家朋友哈雷,稱讚這個設計太妙了,問是誰設計的,牛頓回答:「沒人設計,是自然有的!」哈雷說不要跟我開玩笑,牛頓立刻話鋒一轉告訴他,連這個小模型你都相信有一個工程師設計,為甚麼不相信宇宙太陽系的運轉,有一位造物主管理創造呢?哈雷立刻茅塞頓開,歸向真神。講完信息,一位高中的校長當場站起來接受福音,他見證自己從小都在尋求「到底有沒有神」的答案,牛頓的故事,讓他在信仰上有了重大突破。︱待續(李光弘二〇一九年一月九日於臺灣臺北市召會會所受訪,修改於2019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