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五十歲之年的我,在眾人的驚訝聲中轉換了職場,從大葉大學轉換到臺中教育大學。我自己也像作夢一樣,離開了22年的工作崗位,來到一個全然陌生的師範體系大學,在許多方面都得從頭摸索、學習。而且,就像1992年到大葉時一樣,弟兄姊妹一個一個的對我說:你是我們禱告來的。
當時我弟兄就預言,你可別通車了一週後,就受不了通車之苦了。他說的沒錯,每天來回各花一小時的新生活型態,是我極大的挑戰。從一開始不習慣路上的行車速限,以致頻頻收到罰單,到「回家就不想出門,到學校就不想回家」的疲倦,加上臺中弟兄姊妹熱情的呼召,和學生聖徒各方面的需要,真覺得每天開車的那兩個小時,若能拿來作些有意義的事更好,於是就一直有要搬到臺中的想法。
但是,一禱告又讓我對家人有諸多的顧念和放不下:小孩當時還在讀高中、弟兄對開展大村很投入。所以為了孩子需要安定的環境,為了尊重弟兄屬靈的負擔,只有求主給我夠用的恩典,繼續兩地奔波。之後,父親罹患重病,來往娘家成了更重要的負擔,搬不搬家已不考慮。父親過世,憂傷的心情持續兩三年,所謂的大專服事,只在臺中學校陪着學生聚社課,因還在大葉兼課,也配搭帶大葉的學生聽福音。直到去年員林召會交通了架構的建立,我們家便換到員林學生區服事大專。雖然盡力服事,但時空客觀的限制,還是讓人深感分身乏術、力不從心。
近期環境又有改變。今年五月,在疫情緊張的氛圍中,全臺教職相調在北臺灣的萬里舉行,竟來了兩百多人。弟兄們一直強調校園教職員的「王后的位份」。是的,如果為了得人、開展,校園中的教職員就是「王后的位份」;若是為着個人的生存,現在大專教職員的工作,卻是為法老燒磚之「婢女的位份」。
這個相調,使多年前大專服事所着重的「五環交通」,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原本有些教職員覺得跟全時間帶領的學生工作,一直接不上軌;有些大專工作也一直缺乏教職投入;加上全臺大專交通也推動教職的相調事奉,於是,臺中的「四環」就在暑假先有了交通,而且交通得很通透、暢快。這樣的交通一點都不累,並且讓人得着滿滿的加力。隨後推動了學生社團幹部與指導老師的交通,全時間兄姐也一同有分。交通的過程中,彼此堆加和幫補,路,也愈來愈清楚。
聚會中,全時間的交通真讓人受激勵。全時間交通他們需要盡全力與教職員配合,並要主動關心教職員與學生配搭的情形,讓教職員盡其關心、牧養及照顧學生的功用。若是校園有教職排,他們要積極參加,並將教職排的實行帶到各大區負責弟兄們的交通,讓負責弟兄們一同關心。張正平弟兄說了一段話,我很感動。或許教職員沒他說的那麼重要,但是他的靈我可以理解。他說:「我們巴不得每個校園裏面都有教職員聖徒,有教職員的巴不得他們都有負擔。校園裏有『有負擔的教職員』,那可是我們的寶貝,全召會都應該盡最大的力量配合上去。如果校園是一個區,教職員就是區負責。社區的力量都要配合教職員的負擔。」
聽到這一段話,二十多年前員林召會支持大葉開展的榮景,又浮現在眼前!就是這樣啊,全時間者作聯絡的筋、供應的節,幫助教職員和學生在校園配搭、開展、盡功用,絕對不是各作各的。這真是「筋」和「節」的美好圖畫!就是這樣的交通,讓我們更覺得不能缺少自己這一份。長老、全時間、和社區弟兄姊妹能進入共同負擔,五環的相調配搭能交通在一個感覺裏,大家一起盡功用,彼此需要,彼此倚靠,彼此給力,相信主一定大大祝福這個校園。何況,一個四千人的校園,每次社課都能來二、三十位學生,神的祝福早已言明!
至於我個人,當如何配合?想到我的同學中,有一半之多是已經從公教人員退休的了,我之前是多麼羨慕他們,能退休作自己想作的事啊!但一位朋友的一句話驚醒了我,她說:「不要羨慕退休,9年也是很快的!」現在我不羨慕早退休的了,想到自己在職的生涯已經越來越短,九年後也不知道自己的健康狀態如何,若退休,能在校園盡功用的機會就大大減少了。總要「趁着還有今日」,把我們的餘生,投入主所需要的地方,與主配合作點甚麼,討主喜悅,求主悅納。
校園是我的職場,我責無旁貸。教學工作又兼行政職,時間更為寶貴。同時,「島內移民開展」的聖靈工作正在水流中,校園福音工作又的確需要人手,再說,水圳剛好卸下區負責,也是一個新起點。感謝主多方面的調度、印證,感動我弟兄的心,讓他終於願意搬來臺中,以「家」的形式來臺中住;感謝他,願意承擔通車之苦,以後就換他搭火車通勤。雖然也心疼他勞累奔波,但他有主的話:「一生充滿捨己的愛,就是自由一生」,願主加力給他。
由於考慮讓學生方便到家裏來,所以我們找的房子,不敢離學校太遠,臺中的弟兄姊妹也來幫忙看。開學後房子不好找,但不到兩週,我們就看好決定租的房子了,是神主宰的安排,剛好有合適的房子釋出。它在網上剛公告45分鐘,就被我看到了。對房子很挑剔的水圳,看了也覺得很平安。地點在學生宿舍後面,跟學生宿舍隔着一大片摩托車的車棚。正門出去是綠園道,學生來我家的話,路上交通也單純、安全。
搬家是大事,同時我們也是寄居的客旅,這次只是帳篷往北挪移一點而已,主窩還在大村。往北挪移最捨不得的還是員林的學生區,這一年多來,我們在學生區的四個家調得很甜美,就如丁弟兄說的,我們從「一起享受主」開始相調,調到彼此珍賞,調到彼此相愛,自然能一起配搭,一起建造。羅得漸漸挪移帳棚是到罪惡之地,但我們挪移是在眾多弟兄姊妹多年的代禱中,為了進葡萄園作工。感謝主,雖然捨不得,腳步還是得邁開,若主覺得我們這個家還有用,祂必給我們夠用的恩典。(學生區 陳歐秀慧)